阅读历史 |

第七章、痛苦的毕业大会(1 / 26)

加入书签

那天张晓东喝得大醉,最后还是被两个好朋友董大伟和杨晨光连搀带背的弄回了宿舍。

好不容易爬到了自己的床铺上,他已经是精疲力尽,狼狈不堪,赶紧谢绝了两位好友的各种关照,让他俩赶紧走。他想尽量的让自己显得正常一些,而不是引起别人的围观,那样的话极有可能会在这个消息传播极快的宿舍楼成为一个笑话,对,是笑话吧。

当时约邓雨薇的时候可是义无反顾,什么都不放在心里,豁出去的心都有,而现在,那股心劲仿佛是已经被体内的酒精给燃烧殆尽,所剩无几,而留下的只是说不清的惆怅与无奈。

对了,一直没有提起冯雨薇的名字,不好意思,不是忘记了提及,而是在张晓东的心里不愿意提及。

如果说,昨夜之前,冯雨薇在他心里是一个美好的憧憬,那么,昨夜之后,她就成了他心中的一份痛,看得到人,却得不到心,她的前来赴约本来是一份好意,如今却更像是一份残酷的讽刺……

这到底是为什么?

实际上张晓东的心气是很高的,大学里学的是机械专业,班里乃至整个学院里,女生都是极少的,他是没有找女朋友的想法的。

学班30几个同学,只有2个女生,整个学院300多号人,也只有50几个女生,饶是如此,已经好过某些具有专业特色极强的“和尚专业”,因为那些班级竟然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那副情景,真是别具特色啊。

在位样的一个环境里,本就对学业看的很重的张晓东是几乎接触不到女生,再加上他对男女之事毫无兴趣,因此,虽然与冯雨薇认识了四年了,但真正的认识却时间不长,自然应该是产生不了交集的。

但是,在大学时期的青葱岁月里,一个涉世未深的男生与一个情窦初开的女生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吸引,却是没有任何道理可以解释的。

记得那是在大三的一堂专业课上,硕大的阶梯教室坐满了三个班的同学,张晓东匆匆赶到的时候,前几排的视野极佳的座位早已经坐满了人,教室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就连制度,保密条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hse培训。

上述的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比较压缩内容量的,毕竟要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公司的多方面的培训要求,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而包括张晓东在内的一批四十多个新人,在一周的时间里,要不间断的接受公司安排的多个文件性质的培训,个个也都是头昏脑胀,痛苦无比。

好在枯燥无味的入职培训结束后,公司还安排了一次为期三天,地点位于宝城某著名风景区的拓展训练,这倒是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那次的拓展训练,张晓东是印象比较深刻的。由人事部门一个主管负责,公司派出一辆豪华大巴车,直接前往。

早晨七点半在公司大门口集合完毕,不做停留,大家便即刻出发。

路上经历了约一个半小时,路边的景色也是由城市的柏油马路、绿化带渐渐的变成乡村风格,车辆的行进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本来按规定的日子,预计的时间,出发到景区是毫不费力的,却是在刚进入景区不久,就发现山中天气变化较快,放下行李不多久居然掉起了雨滴,看来是天公不作美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问大家,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张晓东和身边的小伙伴都是不约而同的回答道:“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

如今,大学毕业后的张晓东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工程师,准确的说,现在还是助理工程师,也算是一个科学家了吧。

几年前,张晓东在学校的招聘会上投了位于宝城的这家公司,后来,作为一个祖籍西北的大学生,他成功的被招聘了回来。

至今,他还清晰的记得,他背上行囊,早早的离开学校,来到这家公司报道的情景。

那年甫一毕业,他甚至没来得及回趟老家,就早早的接到公司的通知,要求即可前去报道入职,于是他收拾行李,直接奔赴宝城。

还记得到达宝城的那天,是一个盛夏的清晨,列车乘务员清晨的报站声,把蜷缩在硬座上的张晓东,从睡梦之中给吵醒了。

他十分吃力的,把因为睡眠不好而沉重无比的脑袋,从眼前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瓜子、饮料瓶等的小桌子上抽出来,无比艰难的睁开双眼。

十六个小时的行程,全程硬座,拥挤的空间,铁轨的噪声,旁边乘客的呼噜声,都使得他离开学校前去公司报道的这段路程,简直是充满了煎熬。

但当他收拾好行囊,走出列车,走出车站,站在宝城火车站前的时候,天还未有大亮,行人寥寥,却恰逢宝城的天空中飘着凉凉的雨丝,轻轻飘洒在他的脸上,让他感到十分的凉爽,真是惬意无比。

他想起十几个小时前,他登车之前的彭城,那可真是酷暑相比,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40c,甚至是整个夏天没有掉过一滴雨。

此刻,宝城的凉爽与彭城的酷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他的心情特别好,长途跋涉的疲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