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正缁衣闺房赏秘戏玷红霞罗帏弄金铃(1 / 7)

加入书签

从御花园的昆明湖乘船,约莫有一刻钟,内官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湖心岛。

皇宫的琅嬛台藏有天下书籍的复本,静静坐落于此。

阴阳造化之道素来广受追捧,此类典籍汗牛充栋,足足堆了九大间书架。

内官来抄录借阅房中秘典,抄走了一份总目,又精挑细选拣了诸家代表作,满载而归。

天子正襟危坐,批览经典,时不时抄撮几句。

《礼记》之类的,甚是乏味,从前已经学腻了,虽也有些道理,更多还是胶柱鼓瑟,翻都不必翻,丢到一边。

《玄女经》《素女经》这些,明白晓畅,成婚前就读过——虽然真到了床上已全忘了个干净,现在捡起来再看,又有新的收获,只是其中也有些无稽之谈,不可尽信。

《洞真黄书》《合气秘仪》此类,多用隐喻,什么七九,什么水火铅汞,语意晦涩,看了半天也只是眼花缭乱,什么都没记住。

多数秘典时而以阴阳代男女,时而以阴阳指体位,时而以阴阳表二气,读来颇多歧义。

更可恶的是,有一类鼓吹采补,主张一人御数人,乃至主张采补少年,将天地好生之道堕为戕害性命的邪术,大悖天道人伦。

天子叹了口气,宫中藏书尚且如此,民间口耳相传,恐怕更多乱象。当即手书谕旨,吩咐有司修撰一套浅显易懂又不违正道的房中教材,日后呈送御览,择优刊刻教化万民。

像是回应天子的叹息,床上忽地传来咿呀一声。

天子一听女儿的声音,不觉含了三分笑,掀开帷帐去看睡醒的太子。

寝宫的床帷换了一顶红霞帐。色彩渐渐自天顶的青碧过渡到帷帐四角的绯红,黄昏的金光自帐外透入,灿如烟霞。

天子见女儿盯着绛红绡,就捞起一节给她玩耍。婴儿骨弱筋柔,但持握牢固,轻轻挥动手臂,帷帐轻摇,小小的天地间顿时霞光流转。

天子抱着心爱的女儿低声逗哄,好像从不成语句的话里也能得到什么真理,居然有来有往地一句一句说了起来。

淡淡的金红光晕笼在两人身上,像晚霞落在巍峨玉山。

余至清手持一枝桂花走进来,在天子和女儿面前一晃,一大一小两双黑曜石一样的眸子顿时亮闪闪齐齐看过来。

他笑着拿桂花一撩,太子当即松开红绡,伸手去捉会动的桂花。捉了半天都没捉到,她也不急不恼,只静静等待时机,望了许久,豁然伸手,可惜还是大人棋高一着,到手的桂花被眼疾手快的父亲换成了糯米纸洒桂花蜜做的仿品。

她捏了几下,塞进了嘴里,目光还紧紧盯着花枝。

余至清把真桂花插进床头的玉瓶,便听天子笑问:“先生这招移花接木,是从哪里学的?”

余至清笑着啄了一下天子的唇,将一朵糖渍桂花推到天子唇齿之间,银丝缠绵间尽是馥郁香甜,才道:“御道两边金桂飘香,臣想为陛下送一枝,总不能厚此薄彼,忘了储君。和安年幼,捉到东西总要去咬,恐怕吃不得真花,只得以此相代了。”

天子温声笑道:“原是学自一片爱子之心……”

眼波流转,又道:“只是不知,先生出于爱君之心能学到什么?”

余至清略带疑惑,“嗯?”了一声。

太子其实是饿醒了,糯米纸一抿即化,唇角还带着点蜜,又去含两盏椒乳。天子中午才喂过,两盏现在还是空的,抱着女儿哄她松口,抽不开身解释,匆匆扬起下颌,示意旁边的书案。

趁着意中人精挑细选的房中秘典,天子披了一件外衣,出门将女儿送到乳母们身边,又细细嘱咐几句,才回到内室。

天子随手披的是君后的鹤氅,形制本就宽大,他身形又稍瘦一些,行动间更有一种吴带当风、飘然欲飞的姿态。

余至清等天子靠近,搂住那一把窄腰抱在了书案上,笑道:“陛下想教臣什么?”

天子腰一酥,合拢双腿坐在意中人身前,从旁边的秘戏图册里翻了翻,找到一页指给臣属看。

“……臣敬受圣谕。”

床帐中,霞光随轻纱摇动,隐隐带进桂花的香气。

玉冠如白云卷积,将黑檀木色的长发拢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余至清一袭鸦青道袍,腰系与金桂同色的丝绦,脊背挺得笔直,跪坐在床上,倒像上朝一样端正沉肃。

天子早摘了那些累赘衣饰,只赤身披了一件意中人之前脱掉的雪色鹤氅,愈发衬得发如泼墨,唇似涂朱。

天子从鹤氅里伸出手——玉人与白衣宛然同色,只是御体更加莹润有光,不负其名——进了意中人袍底,捉住蛰伏的阳具把玩。

“朕观《汉书》辑录房中术诸家,皆托名皇帝和帝师讲解阴阳生生之道,想来君臣探讨天下至道,教学相长,于国事也大有裨益。”天子笑吟吟开口,一手在衣袍遮掩下玩弄意中人的麈柄,一手点了点平铺在床上的秘戏图,又道,“先生可要好好学习……朕今日要考校讨教一番。”

余至清看了天子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