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2章(1 / 2)

加入书签

风云又起(8)

“宁远距离京都甚远, 又是个较为偏远的小县,郭义身为大理寺少卿,为何会管这档子事?”凌璋提出疑问。

凌南玉猜测道:“许是给的好处够多?”

“一个偏远小县的乡绅家能抢到多少钱, 足以让那些山匪收买大理寺少卿?”凌璋顿了顿,接着说道:“更何况命案发生在宁远, 接手案件的应是宁远县令, 查案的又怎会被查?即便他们要贿赂,也该贿赂当地知府, 再高一点也可贿赂刑部官员,为何要拐着弯去贿赂郭义?”

“父皇说的是。刑部才是查案缉凶的衙门, 大理寺只是负责审核, 就算要收买, 也该收买刑部官员, 郭义怎会牵涉进来。”凌南玉的眉头越皱越紧,努力思考着其中关联,“除非他们先收买的刑部的官员,在案件定性后, 提交给大理寺审核,郭义察觉其中有异,主动索取贿赂,将此案彻底敲定。”

凌璋满意地看着凌南玉, 笑着说道:“太子聪慧。”

凌南玉‘嘿嘿’一笑, 得意地说道:“小宁子爱查案,儿臣便将刑部的案件抄录给他看,他总会在看完后分析案情, 还用此考教儿臣。久而久之,儿臣想事情, 便也想得深了。”

凌璋见他三句话不离杨清宁,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过凌南玉能变得如此优秀,确实离不开杨清宁的教导,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事实。

凌璋考教道:“那你说这案子该从何查起?”

凌南玉想了想,道:“郭义和郭闯如今都在诏狱,原本儿臣想提审郭闯,因天花一事耽搁了,儿臣想从此处入手,说不准郭闯想杀小宁子灭口,就跟此事有关呢。”

凌璋认同地点点头,“很好,那就从此处入手。”

凌南玉兴奋地说道:“那儿臣这就去诏狱。”

“你等朕把话说完。”见他转身就走,凌璋无奈地说道:“此事便交给锦衣卫调查,太子还是陪朕看奏折吧。”

凌南玉闻言顿时垮下了脸,道:“父皇,您之前不是说好了,让儿臣负责调查郭义吗?为何如今又变了卦?”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让你负责调查郭义,是因朕勤勉朝政,国泰民安,你想做什么,便能做什么。而如今宫变刚结束,皇宫的血还未清理干净,朝政懈怠,民心不安,自然要分清轻重缓急。况且你是太子,不是刑部官员,将来要做的是如何治理好国家,而非查案缉凶。你可明白?”凌璋耐心地教导着。

“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皇提点。”凌南玉聪明,且有责任感,凌璋这番话他听进了心里。

两人说话间,门口传来禀告声,“启禀皇上,礼部尚书华旭华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吧。”

凌南玉见状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接着翻看桌上的奏折。

殿门被推开,华旭从门外走了进来,扫了一眼殿中的凌南玉,行礼道:“臣华旭参见皇上,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吧。”

“谢皇上。”

凌璋将奏折合上,交给身旁的高勤,道:“让人给于荣送去。”

高勤接过奏折,道:“是,皇上。”

凌璋这才看向殿中的华旭,“你这时候过来是所为何事?”

“启禀皇上,臣是想问贤妃娘娘的丧礼,该如何置办?”

因鸿飞燕感染过天花,不便将尸体放在外面,又因其皇妃的身份,不能和那些内侍、宫女一般,随便拉出去烧了,所以至今还停在昭和宫内。

凌璋沉默了一会儿,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她因天花而死,尸体只能焚烧,找个稍远些院子,烧了吧。”

华旭担忧道:“皇上,贤妃娘娘毕竟是五皇子的母妃,若是死无全尸,是否对五皇子有碍?”

“贤妃温良贤淑,若她在天有灵,定会赞同朕的决定。”凌璋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为了补偿她,其丧礼按照皇后的礼制办,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华旭眉头微蹙,提醒道:“皇上这是否有违礼制?”

“张氏如今在死牢中关着,只差一张废后赐死的诏书。难不成你还想在她死后,给她办丧礼?”凌璋淡淡地看着他。

“臣不敢,皇上息怒。”华旭慌忙跪在了地上。

“不敢就照办。”凌璋拿起手边的奏折看了起来。

“是,皇上。”华旭不敢再有所质疑。

“无事便退下吧。”

华旭张了张嘴,到底没再说什么,“臣告退。”

待华旭离开,凌南玉出声说道:“父皇,他好像有话没说。”

凌璋头也不抬地说道:“他想说什么,朕心里清楚,他没开口,是他明智。”

“那他到底想说什么?”

凌璋抬头看了过去,见他一脸好奇,不禁无奈地笑了笑,道:“昨日宫变,是抓了不少人,却不是全部。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多得是,只是他们比较聪明,不做这个出头鸟,想着坐收渔翁之利。只可惜他们算错了,真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