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郁金堂 第174节(2 / 3)

加入书签

笑一笑,“他要老婆孩子热炕头,我许他了。”

第159章

黑沙南庭。

整整十个月, 使团没有接到过来自神都的确切消息。

只知道千里之外,女皇又改了年号,如今乃是大足元年二月了。

照理说, 春官主客司与四番邦往来,每季派遣信使奉上国中咨要,大漠天气莫测, 信使时有延误甚至走失,又为避免为吐蕃截获,泄露信息, 内容总是极其简短肤浅。

既无中枢官职人事变迁,又无宗室爵位升降,更别提九州农业人口变化, 只有毫无意义的四时祭享, 各地祥瑞,弥勒佛头顶冒烟等等奇闻异事。

春官美名其曰教化,殊不知突厥视若笑谈,道唐人真好糊弄,连这都信。

唯有一回, 夹在一大摞歌功颂德的谀词之中,出现了秘书丞李邕的名字,夸赞女皇的面容白里透粉, 毫无老态。

哥舒英拍腿大笑,向公主道。

“女人要永葆青春,莫若登基为帝。”

武延秀也觉此名陌生,因问信使, “这位李郎官从未听说,也是宗室么?”

信使讷讷不知, 郭元振站在武延秀身后,插口解释道。

“他是高祖四代孙,家里原有虢王爵位,逐代降等,到他上一辈,还有郡王并几个郡公,偏内中有个李茂融,卷入越王谋反案,就被圣人全抹了,到他入仕时,既非嫡长,又非特进,俨然白身了。这个秘书丞,还是考出来的。”

哥舒英听了好奇,先问何为降等袭爵,又问何为嫡长,因突厥制度,是可汗诸子中有能者居之,两相比较,便觉唐人荒谬,嘈嘈切切议论许多。

次后散了席,郭元振便寻到信使下处,开门见山问。

“阁下离京时可有四邻送行?”

这是武延秀约定的暗号。

那人忙弓下腰,翻开袖底给郭元振看,白绸布上赫然‘瑟瑟’二字。

郭元振便拱拱手。

信使摘下腰带,明是革带,内里密密挂满金币,圆形圆孔,排列成串,一摘下来,他便轻松吐了口气,掂了掂,递给郭元振。

“霍——真重!”

他接来便觉胳膊沉坠,差点拖了地。

信使嘿嘿笑。

“金子合铜三四倍重,小人带着这个,方才作揖都难。”

说着全了礼数方道。

“许郎官着小的问明,郡王可有吩咐?这些——”

见郭元振叉手向腰上挂也甚艰难,便来帮忙。

“不过马场收益十之一二,东家定准,除了供给夏官之外,每年预留十匹马驹卖于城中亲贵,如今未及交付,已是收的十成定金。”

这东家指的多半便是太孙李重润,郭元振咋舌。

“你是说单一匹便卖出这许多金?”

“可不是!”

信使掰下一枚金币,翻覆正反给他看。

秦汉以后,中原帝国久不铸造金币,唯西域诸国尤其龟兹,用金币纳贡,虽然罕见,郭元振见多识广,一望便知。这是枚铸币,两面侧身人像,高目深鼻,戴头盔,雕花圈火,分明并非唐人样貌。

“东家把娑勒色诃马改名叫青金马,朗朗上口,一下就传开了。方才说那位秘书监的李郎官,刚娶了太子妃的妹妹,人都叫她韦七姨,亲迎礼上,新郎官骑青金马打头阵,那马姿态招展,黑背紫毛,长鬃披拂,与咱们惯来三花儿的剪法截然两样,走在街上,大姑娘小娘子拿手绢儿包着糖果扔它,就跟从前街上逮着俊俏的小郎君般,简直出尽了风头。满京亲贵眼馋,抢着拿钱下订,拿金子订尚算寻常,还有人捧的地契、铺保。”

郭元振听得眼花缭乱,瞠目畅想青金马游街的场面,万万没想到,它没来得及在战场上一展雄风,倒先叫神都女郎大饱眼福了!

“东家怕郡王在这边儿,用丝帛银钱不便,特叫小的送金币来,再则许郎官问,可要替郡王在京里置办土地房产?”

都是末节,郭元振挥挥手表示不用,又问。

“去岁马种并无问题,皆能繁衍?”

他是从马场上抽来的熟手,流利道。

“小的替郡王养马数年,大宛马见过三四种,这青金马实是品种奇佳!肩宽胸阔,耐力强,又擅奔跑,日行百里轻轻松松,公马上过战场,有几匹带伤,都养好了,母马十分强壮健康,全揣上崽儿了。”

郭元振放心,把营帐软门微微掀起一角,见前后无人,飞快问。

“韦家当年惨遭灭门,无一逃生,太子妃哪里来的妹妹?”

那人一愣,许子春只说郡王要问马场的账,怎么还问东宫家事?

他常年在石淙养马,所知也不详尽,吞吞吐吐道。

“好像是,当初获罪,将好流落在太初宫做宫人……”

郭元振心道哪来这么凑巧的事儿,瞧他也是外行,便放他去了。

回来想说给武延秀知道,可是公主的营帐已然吹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