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郁金堂 第132节(2 / 2)

加入书签

清武延秀怀里什么都没有,哇地放声大哭。

李重润才见识过小女孩儿有多吓人,见又来,下意识往后缩脖子,忽见琴娘瞟过来,似有戏谑之意,他面上波澜不惊,慢慢侧过头才勾起唇。

骊珠哭得打嗝儿,眼泪汪汪指着武延秀不依。

“才给它谋了条生路……呜呜呜,六哥赔!”

瑶娘比划给琴熏瞧打丝络的功夫,手指腕子上缠满了密密的红线,一朵朵大结花摞在裙子上,缠绕的脱不开手,着急扭头喊人。

“你出来管管!”

琴娘全神贯注在牌面上,巍然不动,瑶娘喊了两声,正着急,屏风背后转出个小莹娘,半大孩子却有成人的稳重,忙忙提着裙子下地哄劝。

“在家也要顾体面,不然往后六哥想起你,总是个小娃娃相,要笑的。”

抱歉地望向武延秀,纠正道。

“要担心的!”

武延秀是要远行的人,脸上挂着宠溺的笑,神情却带凄伤,摊开手无奈。

“是啊,等六哥老了残了,连孙子都娶媳妇儿,生娃娃了,想起你,还是只有这么丁点儿大人。”

这话自就带寒意,仿佛死生不复再见。

骊珠的喉头硬生生憋住了,想东想西,全是不祥之兆,半天抽抽搭搭问。

“那,那六哥的儿子还姓武么?”

“谁知道突厥人什么习性?我向府丞请教,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众人闻言全望过来。

郭元振声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坊间传说他擅做易容乔装之术,混迹吐蕃人中,不辨真伪,所以才能刺探到噶尔氏家族秘闻,激得赞普杀了论钦陵。

连郭元振都不知道突厥人的习性……

那武延秀活脱脱是枝珠花儿往风沙里扔。

武延秀已是破罐子破摔的声气,唇边一点清浅的笑涡儿。

“兴许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又或是杀父立子,兄终弟及,小叔子接嫂嫂,总之草原上的蛮夷,夜里搂着狼睡觉的野人,万事难说!”

他是玩笑话,听在骊珠耳里就成了恐怖的预演。

山峦起伏的冰原上,半人半狼的野兽群起出没,忽地一声呼哨,回头亮出惨白牙齿,她吓得哭也忘了,使力挣开莹娘,一头扎进他怀里。

“六哥带我一道去罢,我给你做伴儿。”

人跑出来,后腰上长猴子尾巴似的,挂着长长的红丝络,从座上连下来,一路带倒银汤匙,八角金杯,象牙筷子,叮叮当当一大串。

“哎呀!才打好的!”

浮梁紧着搂没搂住,那头琴熏一串惊呼,又气又好笑。

骊珠一头撞进武延秀怀里,被他转着肩膀前后查看。

原来是瑶娘的线头勾在骊珠的璎珞上了,费心打的百般花样全部作废,还原出一根简简单单的红线。

他边解边安慰。

“别哭了,你瞧,我走千里远,线还连着中原的。”

满是章台赠柳的离情,听得李重润有些动容。

今日聚会没有长辈,也没有管教嬷嬷或内廷女史,大家都很闲在,李真真擅饮,趴在张八角螺钿小花案上喝得昏昏欲睡,也无妨。

末了还是琴娘走来,抱了骊珠去哄劝。

看武延秀当值惯了,身边没有伺候人,面皮也薄,侍女上酒时一径避让,他便叫了个小内侍,名唤青阳的,从屋角提个锦褥搁在脚边。

武延秀将就着坐下,原想伸直长腿放松些,可左右皆是女郎,别扭的很,不得已盘出个观音坐莲的架势,又嫌累得慌,没片刻就卸了形。

他烦闷地啧了声,拱手告罪。

“太孙容禀,我在值上拘束,下值就想松快,要不,还是上那边儿去?”

青阳抱着手道,“回郡王的话,今儿的由头是您,太孙有话要问您呐。”

第126章

武延秀瘫软的腰身重新挺起来。

他出入笠园, 撺掇武延基好几趟,李仙蕙稍加留意便能知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