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郁金堂 第47节(2 / 3)

加入书签

喝风养生,预备了要活八九十岁,助武家平稳过渡也算功德,日后再娶,自有美娇娘。”

司马银朱听得肉紧,又对她刮目相看。

朝局好比一架精细的秤,想平稳,便要权衡,既不能东风压倒了西风,又不能西风压倒了东风。

那时见她刻薄武崇训,还以为是个有风使尽舵的蠢人,原来脾性只是对人撒一撒,对整个武家,也有怀柔之心,或者不叫怀柔,还是为了李家储位稳固,至少圣人闭眼前,别出幺蛾子。

“你再想想,郡马不让我结交士子,当真是端着一缸醋么?”

“士子有什么好的?”

司马银朱忍不住为武崇训辩护。

“全怪杏蕊,尽挑些时兴浓词讲给您听,春来夜雨重重,点着灯讲,可不把人心都讲软了!可您得区分开佳句与人,多少诗人文字馥郁芬芳,做人简直一泡污,真信不得!”

瑟瑟却说我管他的!

一面说,已进了跨院大门,宫女高高掀起珠帘,女官在门前恭敬地比手。

“三位郡主今夜合住此间,永泰郡主晚些回来,两位先歇下罢。”

李真真提步上来,与瑟瑟一道在月洞窗下落了座。

拆了簪环,散开头发,换松快轻薄的衣裳,舒舒服服倒在软榻上用点心,司马银朱并丹桂、豆蔻等自去更衣梳洗,近前换了杏蕊等来点香、倒茶,内室有人开箱笼,熏被窝,又有人进来点灯、摆花瓶。

两人都累了,也不说话,各自托着腮。

看外头内侍宫女忙忙叨叨,穿插不息,又有女官站在廊下,把小宫人唤来一样样教训,鸡啄米似的低着头诺诺道是,乱糟糟直到掌灯时分才消停。

要入夜了,凉风四起,吹得檐下灯笼晃荡,吱吱嘎嘎响,沉沉暮色映着大树枝丫,黑蓝蓝的像幅重彩的画儿。方才那女官回来,指挥宫人关窗排桌,一道道上菜,总上了有十五六样,因见瑟瑟穿的单薄,便笑起来。

“女史从前在宫里,最见不得人这时令就脱大衣裳,总说春捂秋冻,熬两天热日子,冷了不犯腰腿疼,出去王府服侍,手底反而松了。”

司马银朱刚巧进来,闻言板起脸。

“我管教武家小县主,是她年纪小,爷娘不在,难免失了约束,一日疯跑疯玩,出了热汗吹冷风不好。我们郡主发髻都盘起来了,还用听这些话?”

一面说,果然上手紧了紧瑟瑟领上刻丝的金纽子。

这几句外人听来,最多算侍女拌嘴,瑟瑟却眼睫一动。

原来当着旁人,她也算得上司马银朱几个的‘我们郡主’,与二姐相当,顿感热流荡涤肺腑,十分适意。

再者,武崇训说颜夫人权倾太初宫,虽不如上官才人亲近帝座,手底却有累累人马关系,可是看这女官胆敢凑到她面前来嚼舌头,就知宫中并非人人都服膺颜夫人,就如韦氏话说,铁壁铜墙还漏水呢。

第50章

她便在那女官脸上扫两眼, 用心记住她样貌。

三十岁来岁年纪,扁扁的一张圆脸,右边眉梢上有颗大痣, 再看她手腕上套着寸宽金镯,极其沉重,又雕刻花卉草木, 可见是个爱炫耀的。

女官被压了两句,讪讪退出房间。

莲实走上来,拿调羹舀银耳玉花露给李真真, 丹桂站在身后替瑟瑟打扇。

司马银朱闲闲道。

“方才睡了一回起来,大家喝茶吃瓜子儿,闲话说起杨夫人带了几个庶女同来, 十五六岁, 各个都漂亮,站成一排,整整齐齐真叫人喜欢。”

李真真听了好奇。

“哪个杨家?圣人的外家弘农杨氏么?他们家可了不得,几百年大族,累世亲贵, 歧脉无数,举国拉通数数,恐怕七八万人也有, 难道都算亲戚?”

司马银朱应了声是,笑着道。

“弘农杨氏坐过天下,自然贵盛无比,算人头却最麻烦, 数也数不清。”

瑟瑟瞧了她一眼。

“那还用说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来凑热闹。不过宫里恐怕只认圣人的母亲,孝明高皇后的亲眷吧?”

“郡主说的是。”

司马银朱明白她的意思,是要问御前红人的来历,遂细细道。

“圣人的外祖父杨士达,贵为隋朝宗室,曾随炀帝远征高句丽,他大哥杨雄更是战功赫赫,封为观王。如今圣人垂青的便是这两家子弟,尤其‘观王房’,自唐初至武周,单这一房之中,便出了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员二十余人,其中宰相便出了三个!方才所说杨夫人的公公杨思训,乃是观王的嫡孙,算圣人表弟。”

瑟瑟眼眸一转,靠着椅背淡声道,“哦……那确是至亲。”

司马银朱识人遇事多,三两句话便能见根底,一向只觉瑟瑟聪慧,但太自以为是,听到这句却是心里一紧,品出些讽刺乃至激愤的意味。

——至亲?

圣人的外祖父与杨思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