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醉琼枝 第169节(2 / 3)

加入书签

雅姝听了楚琳琅不在意的话,却是不肯,抬手叫人拿了纸笔,刷刷写了一段。

正是当初楚琳琅绿洲勇救同窗的一段。

只是这一段也不是写实的笔法,竟然还有楚氏娘子摇着龟壳掐指一算,算出有人偷袭,然后她眼观天象,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指挥侍卫,奇谋退敌,惹来皇后感激,从此敬服了楚娘子。

总之,陶皇后笔下的楚娘子,是个神明附体般的奇女子也!

楚琳琅看了,觉得这比她躺在地上给皇后垫脚还扯淡!

可陶雅姝却很满意:“你在我的心里,就是女诸葛的存在!哪里是扯淡,明明就是适当文墨渲染的演义!”

说完,她便吩咐太监,将这稿子散出去,让茶楼的先生们都改改章程,以后谁再敢讲楚娘子讨好逢迎,趴在地上垫脚的段子,便要掌嘴二十!

楚琳琅苦笑摇头,没想到自己顺口之言,却给说书先生们惹了无妄之灾。

怪不得司徒晟说,身居高位者,更当谨言慎行,果真如此。

以后,她可不敢当着陶雅姝的面乱说了。

可惜陶皇后写书的瘾,却被彻底勾了起来,她还打算写个书院茶会的段子,楚娘子才情惊人,以一首诗惊艳四座,更是以琴技为媒,惹来司徒大人的倾慕。

楚琳琅听得有些肚子疼,忍不住一边捂着肚子一边问:“司徒大人是喜欢听弹棉花的动静?我哪里会弹琴来着?皇后娘娘,你这不是……”

还没等她略显造次的“胡编乱造”说出来,肚子便又一阵的抽痛。

楚琳琅顾不得打嘴仗,只能在宫缩的间歇道:“不……不好了,我这是……这是要生了!”

她府里一早就备下了司徒晟临行前安排好的太医,还有三名熟手的稳娘。

陶皇后一喊人,人就全都来齐了,一个个有条不紊地准备接生的事宜。

陶雅姝才生不久,对生孩子的凶险还心有余悸。

就算有人让她回避,她也不肯走,立意要陪在琳琅的身边。

可就在这时,府门前却是马蹄声一片,本该一个月后才能随着大军班师回朝的司徒晟,一身的风尘仆仆,竟然提前一个月回到京城了。

原来司徒晟一直算着琳琅的产期,在前战事稳定后,他便带着亲随,一路快马飞赶,日夜不停,总算提前回了京城。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回来得这么精准,正赶上琳琅生子。

原本要进产房的陶雅姝停了脚步,任着司徒晟不顾稳娘的劝,进了产房,暂且不去打扰他们一家子的团圆。

折腾了足足两个时辰之后,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传了出来。

稳婆笑吟吟地出来报,说夫人生了个七斤重的女婴,白胖漂亮着呢!

陶雅姝缓缓松了一口气,依靠在产房门边。

此时稳婆正将包好的襁褓放在琳琅的怀中,而一身风尘仆仆的男子,正搂着她们母子,喜极而泣,抱着琳琅不肯抬头。

而琳琅则满眼幸福的泪花,不住地抚摸着婴儿还挂着胎脂的软嫩脸颊。

陶雅姝看了一会,悄悄退了出去,微笑地准备回宫去了。

除了琴技为媒,待她回宫以后,还要再写一段苦尽甘来的喜得贵女!

那小娃娃可真好看,眼睛像极了琳琅,透着无尽的灵光,也不知长大了要便宜哪家小子?

就是不知她的儿子将来能不能娶到司徒家的这一颗掌上明珠?

……

光武之年,大晋收复负水失地,追敌三千里,让荆国不敢再犯。

司徒晟临危受命,不负皇恩,受封国相,辅佐新帝国事。

史书记载,司徒公,鞠躬尽瘁,先后辅佐三代帝王。

他一生至伟,为人娶妻,皆与常人不同。在年四十时,被皇帝封为安国公,子孙后代,承受世袭食邑。

其妻楚氏,虽是二嫁之人,却奇女子也,国相夫人一生顺遂,生有二女二子,凑成二“好”。

关于她的话本,不知何人编撰,真是在茶楼里层出不穷,为人津津乐道……

作者有话说:

咩琳琅的陪伴就要告一段落了明早还有甜蜜的番外,进献给亲亲们啊

第128章 番外

在楚琳琅三十四岁的时候,一向忙碌于政务的丈夫不知为何,突然抽了时间出来,要休些时日,顺便陪她出门,游历一下山水。

据司徒晟说,光武陛下登基近十年,却带着皇后和他两个儿子,两下江南,一次去了泰山,就在去年时,又带了皇后去了一趟西边的秀洲。

只因为皇后无意中说她在书上看到,那里的无磷鱼儿好吃,只有刚杆钓上来的才鲜美。

这么频繁出游,实在有些不像话。

若不是光武帝即位以来,收复负水,又革新了仓禀税制,国库丰盈得很,光凭这频繁出游,就可以被史官的刀笔写成好逸恶劳的昏君了。

不过身为一国之相的司徒晟,得做陛下的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