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看你时自带滤镜 第25节(3 / 5)

加入书签

播放平台。举个例子,您如果体检查出有肿瘤,只要是良性,这瘤子长在哪儿都比恶性强吧。同样的道理,好片子在哪儿放都不影响它是好片子。”这套良性恶性理论是之前谭幼瑾反驳她说的,不过周主任为了对面的人能够更好代入,把其中的“一个人”换成了“您”。

这人凭白挨了周主任一顿诅咒,一时想不出应对的话,只好自认晦气。

于戡这部网大的宣传费本来就很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随着于戡的感情传闻有了热度,米正好送上了门,本着好刀要用到刀刃上,宣传主张靠于戡的传闻引流。至于这些人是不是片子的受众并不重要,反正只要点进来就贡献了点击率。于戡直接拒绝了这一方案,把方向定在了作品上。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心里腹诽:一个人就怕没有自知之明,你之前这些网大哪有你的脸有说服力?

播出平台为了吸引观众来看,剧情简介给于戡这部片子加了许多噱头,被这些噱头吸引来的观众,看到最后很多都觉得受了欺骗。

周主任本想关注一下于戡的最新作品,结果还没点进去就被宣传词吓退了,她打电话给谭幼瑾:“他一天到晚忙忙忙,就是在拍这种东西?”

“您放心看,宣传词上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要是有,也不会这么多人骂于戡诈骗了。”谭幼瑾发现于戡之前确实一个字没骗她,他做事之前确实没想过失败了怎么办。照这样下去,他自掏腰包拍的片子很难回本。

下午周主任再点进去,发现原来的推荐位换成了别的,她差点儿没找着于戡的片子。

【??作者有话说】

明晚就结局啦,感谢大家从上一个冬天陪我到这个冬天。

第52章 第 52 章

◎什么破结局!退钱。◎

因着谭幼瑾和于戡的后续在网上颇有些火花, 许辰给于戡发微信问他俩现在进展到什么地步了。有没有兴趣做一期回访。

于戡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说你应该能猜到。至于回访,就免了。

许辰暗示道:听说你片子最近上了,你知道, 现在这时代,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于戡拒绝了许辰的好意。现在片子的播出结果明显不符合他预期, 这时候公开他和谭幼瑾的关系明摆着是利用谭幼瑾炒作,先不管谭幼瑾怎么想, 他自己就无法接受。当然他觉得谭幼瑾更无法接受。

这部片子于戡付出的比之前每一部片子都要多, 播放数据却比之前每一部都要惨淡。仿佛一个母亲为孩子付出掏心掏肺任劳任怨,结果孩子更喜欢只负责陪玩的的父亲。在这点上, 爱和奢侈品一样,都不具备性价比。

于戡本以为这次片子就算不赚钱, 也能回本,但他错估了形势。确实有这片子目标受众之外的人被悬念和强节奏吸引着看完了, 但看完之后就开始骂, 这些差评直接赶走了潜在受众和其他可能被原来宣传语骗进来的观众。如果看完他片子的观众看个几秒就直接走人, 可能播放数据还会好些。

于戡跟平台沟通, 坚决要把现在的宣传和剧情简介换掉。对接的人员认为于戡不懂市场, 但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于戡很明白“再考虑考虑”意味着“根本不会考虑”, 他直接甩出了他之前网大的播出数据。

网大不同于院线电影, 买了票进了电影院,再难看的片子也不可能马上就离场, 但是在网上看可以看个十秒在付费之前就关掉, 没有任何成本, 即使看下去, 也可以倍速播放。。

于戡这次包括以往的片子,每分钟的平均信息量是一般片子的2-3倍。平台相关人员之前统计他片子的观影时长,发现竟然有一定比例的观众观影时长超过片子本来时长,具体分析才发现原来是观众在一开始快进倍速播放后,发现错过了关键信息,只能倒回来重看。也因为这网大里罕见的观影时长,于戡一直拿的是最高的分账合同。于戡拿出了之前的分账数据,同对接人员说,如果宣传不改,这次播放数据低于以往,他以后将终止和平台合作;如果改了,网上付费票房比以往的平均数据低,那他就自掏腰包给平台补齐这个差值。

周主任再看于戡片子时,宣传词和剧情介绍已经改了,不过还有之前被骗进来的观众在抱怨。

周主任并不是这片子的受众,如果导演不是于戡,她是绝对不会付费看这片子。

看到结尾,主角老来独身一人,在角落里目送年轻时喜欢的人和别人搀扶着走在一起,周主任还有点儿伤感,她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周主任简直怀疑于戡拍这片子是在向谭幼瑾催婚,而催婚的切入角度很巧妙,一般人劝别人趁早组建家庭,都是在讲恋爱结婚多么好,多么幸福,于戡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把握机会,等到老了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这时候后悔也晚了……

但是并非所有观众都如周主任这么想。有观众在评论维权:早知道等免费了再看了。前六分钟就是诈骗,什么破结局,赶快退钱!

周主任看到了这条评论,马上回复:哪有看到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