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99节(2 / 2)

加入书签

就是圣人都对这礼物很是满意。

当然,圣人不在乎这点功德,更看重的还是石仲魁的孝心。

可对天庭上的仙神们来说,功德仙酒就是好宝贝。

杨戬、哪吒、雷震子,还有不少交好的神仙,更是月月不落,每次都想约一起去石仲魁家中赴宴。

可见这功德确实很难获得。

石仲魁暗道,难怪如来佛祖用西游大劫来拉拢人,会有那么多大佬愿意配合。

就是太上老君和太乙真人都会配合佛家,在西行取经路上,安置门人、坐骑,抢夺功德。

金角、银角下凡,可是南海菩萨求了几次才答应的。

只是金角、银角太蠢,一手好牌居然打烂了。

可就是这样,孙猴子在平顶山一战中连哭过三次,还压的七窍喷血,差点在这里嗝屁。

把能使的本领都使完了,终于历经万难,才胜利的渡过了这一关。

得了好处后,石仲魁对于抢夺九九八十一难的事,就更加积极了。

见李世民想张榜招人去取经,忙劝解道,“陛下,这西行取经必然得经历千难万难,若非意志坚定,一心为大唐求取佛法者,定然求不到真经。”

李世民皱眉问道,“取经路途遥遥,一路上也必然有妖魔拦路,朕倒是明白其中困难,可贤婿为何说,‘求不到真经’这种话?”

“陛下,这西天如来佛祖派菩萨东行,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让佛法东传。这取经人若是玄门弟子,或是寻常百姓和官员,陛下认为佛祖可愿传下佛经?”

第603章 大话一大堆

李世民和六个皇子一听也明白过来,暗道这取经人还真得是佛家弟子。

随后李世民和脑子转的快的皇子,又想到,难怪石仲魁会公然当着满长安城百姓的面,去找菩萨的麻烦。

这佛法东传,不就是和玄门抢夺信徒和香火嘛!

“那贤婿可有人选?”

石仲魁等的就是这话,“不妨就让江流儿去,而且我看菩萨应该也是选中了他,要不然那锦澜袈裟和九环锡杖,也不会赐予江流儿。”

李世民回想起当初的情况,也知道石仲魁说的没错,但他此时是真心当老子是自家祖宗,生怕圣人一生气,就会怪罪下来。

“贤婿选的人自然没错,只是朕担心会让玄门失了人心。”

石仲魁毫不在意道,“陛下,玄门若想兴盛,靠的不是皇朝和权势。古往今来这大唐土地上,玄门的地位起起落落,无非还是玄门自己的问题而已。”

李世民和六个皇子沉思片刻,都点点头。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没错,就如朕当初看后汉书时,那句‘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一样。

玄门想兴盛,确实靠自己。”

这话说完,李世民心里其实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玄门一家独大,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但这话傻子才会当着石仲魁的面说出来。

随即又想着,自己都能想到这点,修道无数年的石仲魁,应该也能想到。

而且水路大会时,石仲魁可是一身紫色团龙袍,那身份一看就是王爵。

即便不是真正的帝王,也能猜到面前这位未来女婿,在帝王权术上的造诣绝对不低。

这才会任由佛家大肆入东土大唐,去和玄门弟子争夺信徒。

为的应该也是激励玄门弟子,同时也老实点,免得三天两头坐下恶举,最后丢了面子、失了利益的还是他们这些玄门大佬。

当然,李世民也明白,佛家的势力绝对不小,要不然根本不用妥协,直接打上门灭了对方,那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好在石仲魁刚才那些话,确实对大唐极其有利,甚至可以说全为大唐着想。

李世民心里虽然起了,用佛家牵制玄门的心思,却也没想过真正让佛家做大。

而真正能限制的办法,虽然不算多,但李世民很快想到隋朝设立的科举制。

佛家和玄门两教相争,看起来平衡,但若是再加上儒家,这种能一步登天,直接入朝堂为官的势力在,不仅更容易获得百姓的拥护,又能减少佛家和玄门对朝堂的影响力。

同时还能打击世家势力,免得上升途径全被世家霸占着,威胁到皇权。

石仲魁若是知道李世民的想法,绝对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自己这个后世之人,因为知道历史走向,能想到这些不难。

可李世民一举三得的做法,就是深谙帝王之权谋,聪明绝顶之举。

……

石仲魁出宫没多久,一道旨意就送去了化生寺。

不过,李世民再如何认可石仲魁举荐的江流儿,也不会直接下旨,命他西行取经。

不说江流儿愿不愿意,强行摊派的任务,是个人心里都会抗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