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35节(2 / 2)

加入书签

否则,前脚说出账本,后脚自己就得死在大牢里。

刁德兴罢官归家,右侍郎也上书请辞,而且态度异常坚决。

因为他已经明白,必然是有人在幕后筹划,借着朝堂商议石仲魁的奖赏的机会,利用刁德兴的事趁机逼迫自己辞官。

而且这些人并没做绝,那自己要是再不走,后果必然更严重。

当然,这位右侍郎一开始还想挣扎一番,毕竟没人放的下权利的诱惑。

但他不愿意,不代表其他人还敢让他留在京城里。

石仲魁也强忍到现在,才去了左侍郎赵伯春家。

此时上门,不仅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也能尽可能的不引起朝堂内外的猜忌。

道理很简单,右侍郎已经上书请辞了,石仲魁帮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就等于帮自己。

还能获得这位侍读学士和他背后师门、亲友的感激。

赵伯春其实巴不得右侍郎滚蛋,毕竟新来一个右侍郎,至少年里都威胁不到他。

而且他其实更愿意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过来。

因为人家的眼睛只会盯着入阁。

而户部尚书一项都是内阁大学士兼任,也就是说这位侍读学士不敢对户部尚书不敬,也不敢短时间内对付他这个左侍郎。

更别说此时帮石仲魁,未来绝对能得到不小的回报。

至于银钱,到了赵伯春这级别,钱这玩意真不是首要的。

最后朝堂上一番争斗和交易后,现任右侍郎因为失察,被外放到外省去了。

户部右侍郎一空出,立马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6月下旬,石仲魁正在护城河外亲自盯着屯田兵,把护城河的水源切断,就等着护城河里的积水顺着出口流走大部分时。

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左庶子的公文,正式送到他面前。

第152章 招魂

虽然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升官没问题,可石仲魁亲耳听到后,心情还是难免有些激动起来。

到了这一步,等于侍郎已经再向自己招手,甚至半只脚都已经跨进了内阁。

想想历史上明初朱元璋亲点的,那位真正的第一个连中六元的黄观,也只用了5年时间,就一路坐到了礼部左侍郎的位置。

到了建文朝时,更是坐到从二品。

而那时他才37岁,而且只用了9年时间。

没道理自己比他还慢。

……

清理完护城河后,自己署理河道的事情,就会正式交接给了河道总督衙门。

等他行礼说了声‘遵旨’的话后,空间农场里功德栏猛的快速跳动起来。

从4030一下子跳到了6030。

石仲魁一边高兴,一边又有些惋惜。

若是把下游河道也清理一遍,应该还能获得1千功德。

好在获得功德的办法有不少,既然不是必须从河道上获得功德,那主要矛盾就变成了保全自己上。

等石仲魁在自己的钦差轿子里,换上了五品官才能穿的红袍官服。

还有特旨学士才能佩戴的玉带,加上状元才有的银牌,顿时让人打心里觉得敬畏。

薛金平、薛蝌和一众屯田营大小官吏,全都跪在地上行礼道,“恭喜大人。”

看着周围几十个穿着青袍、绿袍和武官服的官吏,还有几百个屯田兵丁跪在自己面前,石仲魁这才放下少了1千功德的不爽。

好一番客套,石仲魁坐上轿子回大营时,想着自己当初向皇帝承诺过,借5万两银子,还4万两的事。

既然工程只做了三分之二,那自己手里的5万银子就不能真的只还4万。

想了片刻,决定还给朝堂46万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