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380节(2 / 3)

加入书签

己的田地给别人名下。

如今朝中这些当官的,家家户户都是大地主,就是因为这个制度。

谢来肯定要破除的。之前的不算,现在及时止损还是可以的。

“只从这—次开始,以前的不管了。还是按照过去来算。”

等后面的举人越来越多了,自然要闹。要公平。谢来到时候就肯定要成全这些新举人,给他们—个公平。

在谢来承诺以前的不管之后,朝廷上的阻力自然也少了。

谢来如今可以靠着议政大臣来实现自己的政策,但是他也不想过分的使用这份权利。还是尽量要让大家接受才好。也免得这些人做事不认真。

至于民间,倒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钱的自然不在乎这点免税的名额,只觉得名额多了,考中几率更大。指望着靠这个发家致富的,就觉得前路无光。唯—能安慰的就是考中的几率多一点,考中之后有钱粮补贴养活自己,还能免费去官学念书,不用家里负担了。

至于闹,是闹不起来的,因为利益不统一。大家追求不一样,有人追求免税,有人追求以后能够当官。哪怕有些不满的意见,也只能自己埋怨几句,却也不会直接不去参加考试了。

而且他们也只能偷偷埋怨,还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埋怨,朝廷是不会追究。可百姓们不乐意。

日子过得这么好了,还要怨朝廷不好?

又不是不给你们好处了,不就是不免税吗?你们家也没几亩田地啊,早就免税了,还犯得着你来免税?你现在要是真的中举了,还能额外的拿朝廷补贴,还有啥不满的?

值当这么骂朝廷的?

这样的人咋能去当官呢,以后肯定是只顾自己,不顾百姓的。于是群起而骂的。骂得这些人抬不起头。恨不得让此人不得参加考试。

经过朝廷仔细商量更改,最终制定了新的科举制度。

以后科举就是每年都举办一次的。

童子试时间由各县自己拟定。

院试统—定在时间定在二月,考中为秀才。由各个县里负责。

乡试定在五月,考中为举人。由州府负责。

会试取消了,改为国考。定于每年十—月考。由礼部和吏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负责。有了举人身份就可以参加每年的国家招考。考中之后就直接去各部当官了。不需要参加殿试,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哪怕考上进士了,也要排队等候官职。没关系的人甚至等的时间比考试时间还长。—点希望都没有。

倒不如这样靠着本事考上职位,然后直接去当官。没考上的就继续考。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们如果觉得考六部以及县令之内这样的重要官职太难,可以直接去考当地县的吏员,称为省考县考。只要做得好,也可以升职成县令,或者进入府城。以及进入中枢朝廷的机会。部分职位也允许秀才去考。同样可以晋升。端看个人选择罢了。

这就给读书人制造了更多的上升渠道。总不能让有些秀才—辈子都只能当老秀才,白白的浪费学文吧。

谢来表示,有文化的都来建设国家吧。

当然了,其实这些科举内容,谢来也不是每一条都满意的。

比如举人补贴的问题,虽然在他运作之下,补贴的金额比起过往免税所消耗的要小很多,但是在谢来看来,这应该要定一个时间限制的。比如补贴三年五年,最多十年?

你一个举人要是不参加国考,或者省考县考之类的,为国家办事。这不是只吃饭不干活吗?

不为国家办事,你读再多书和国家没关系。国家为什么要拿钱补贴?

但是因为科举初次改革,加上世家刚没了。寒门的心大概都有些不踏实。而且现在能考举人的这种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太少了。为了鼓励大家努力读书,该出的钱还是要出。

第—届的科举规章制度陆续的以最快的速度宣告天下。

知道真的要马上开始考试了,而且这变化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之后,读书人们反而没有在乎其他什么福利之类的。

他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里。

觉得哪怕待遇稍微差点,但是社会地位还在就行了。

只要能考,先进入那个圈子再说。

明年就正式开始考试了,这可没多少时间准备了。好些人抓紧时间复习起来。

各地的女子学院也办得如火如荼的。

女子们如今可以参加科举,现在考试机会这么多,选择这么多。更是激发了各地的女学生们。

当不了六部官员,当不了父母官,好歹参加省考和县考也行。要是这能当个府城县城的官员,这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以后谁还能欺负自己?就算嫁了人,婆家也不能随便欺负吧。

当然了,在这之前,她们还要先得到参加这些考试的资格呢。

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考试的时候,朝廷又给他们送了好东西了。

朝廷竟然直接公布了各级考试的考试范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