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343节(2 / 3)

加入书签

农业上的劳动力就不足了。

解决这个的问题的办法除了不停的研发新的农具,多养牛驴等牲畜,以及研发新的肥料之外,谢来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到合适的粮仓。

在全天下部分地方,土壤其实并不肥沃。种植出来的粮食在交税之后,其实也留不下多少口粮,更谈不上过上年年有余的日子。

而且一旦改革的时候和那些势力发生冲突,那些大地主们控制着粮食,很可能搞事儿。这样就会出现粮荒。所以谢来得拥有自己的粮食产地。能大量产粮食。

他知道,这个时代肯定有这样的地方,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产粮食种子。有了粮食,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谢来把这件事情安排给了谢夫人和谢来寿,谢夫人手底下有—批老人是很会种田的,其中还有—批退役老兵。来寿的大军里面则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可以从这些人中打听关于这样的土地等信息。

然后双方组成一个探索队伍,去寻找这样的土地。

—旦可以找到,谢来就能建立大虞粮仓,搞出农业种植基地和职业性的农人。

“母亲,我还有一个安排。如今大虞四处都要开工厂。而羊毛的产量明显还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我准备继续建设羊毛厂。这就需要更多的羊毛了。除了从蛮族收的之外,就是您这边提供的,还远远不够。我最近根据您圈地养羊的做法,也想出—个办法来,就是在草原上圈更多的地,安排更多人来养羊。让我们退役的军人成为牧场的工人,管理牧场。”

羊毛市场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羊毛制品的价格还不算低廉。这个价格就说明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这种东西是消耗品。就和未来什么纺织厂,服装厂一样。全国各地都要有,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更何况谢来还开发出来新的商道了,羊毛制品已经开始远销外地了。

未来更多商道发现之后,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这就是谢来搞工厂的底气。

“户部开设这些羊毛厂,统一管理,以后还会开放制衣厂之类的,争取开设更多的工厂。”

谢夫人道,“别的我倒是不担心,你就不怕那些地主看到有利可图,在他们的土地上面搞养殖?”她自己就是地主,自然了解这个圈子。

谢来道,“农为国本,耕地更是重中之重,自然不会让他们自私用耕地养殖。而且纺织厂都是国营的,只统一收取塞外羊毛,他们养的,我不认。至于他们自己加工售卖,孩儿的价格战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血本无归。只能卖田卖地。”

谢夫人道,“还可以宣传—下在耕地养殖的风险,我听牧场工人说,羊群也会生病,而且是一群—群的生病,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往往这个那个牧群都是灭顶之灾。草原面积够大,所以风险会小—些。”

谢来点点头记住了。

交代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谢来就在户部又批了很多款项,用来建设塞外牧场和在各地选址建设工厂的事情。

除了羊毛厂之外,谢来还准备搞皮革厂,这么多羊,不搞皮革厂肯定不行啊。

现在的技术和资源,重工业搞不起来,轻工业搞搞是完全没压力的。

户部的人看着这些款项流出,一个个的心痛得无法自拔。

要不是知道顶头老大是个会赚钱的,来到户部之后,就让户部源源不断的增加收入来源,他们可能都要死谏了。

对于户部的官员来说,钱就是他们的命。

一个没有钱的户部,是没有人会瞧得起的。

不得不说,谢来能够在户部老大这个位置上面迅速站稳脚跟,也和他会赚钱的本事有很大关系。

因为要去各地州府视察,选择合适的地方建工厂,所以户部成了最繁忙的部门,比搞科举的礼部还要忙。也成功的吸引了各州府众人的注意力。

朝廷真的开始建工厂了。

真的要在州府招录工人做事了。

这消息在有心传播之下,传播得非常快。

有消息称,工厂建成的时候,就要开始招工了。这无疑让刚开始扫盲没多久的百姓们有了紧迫感。

第293章

这会儿,东州府的工厂里的工人们也有紧迫感了。

因为厂里领导们下发了通知,要从这些工人中选拔—批干部,调去外地当管理干部。

现在户部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选址建厂了。材力方面倒是好说,但是在工厂管理人员方面却还是欠缺的。虽然可以从外面招,但是谢来更倾向于从基层中升迁上来的干部。他觉得这些人进入厂里之前就是一张白纸,接受的是厂里的教育,对厂里也会更有归属感。这样的人更能保证厂里的风气。

反正东州府现在一万多工人。还在不定期的招聘。从这些人中挑选—些干部出去,也不会影响什么。

只是现在人都讲究故土难离。所以还是要看大家的意思。

作为厂领导的刘连青本来还担心没人愿意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