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243节(2 / 3)

加入书签

项目的延伸,杨主任希望我早些回去主持这个项目的研究。”快到餐馆的时候,张洪亮告诉刘欣雨今天杨主任找他所谓何事。

张洪亮的伤养了两个多月,虽然没彻底康复,带着她骑自行车都已经没有问题,回学校又不用他干体力活,只是做做研究和实验,完全没问题。

刘欣雨想了想问道:“你的博士论文答辩时间定下来了吗?”

张洪亮答道:“定了,这个月二十八号下午两点。”

安排这个月二十八号答辩,却又急急忙忙地让他回学校负责新的研究项目,这是确定留校的节奏?

虽然刘欣雨没问出口,但是张洪亮读懂了她眼里的疑惑,点了点头道:“杨主任今天与我谈了毕业以后的安排,他希望我留校,我还没有答应,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对于张洪亮毕业的工作问题,刘欣雨还真没有什么想法,反正留校有留校的好,至少时间方面比较自由,工作也相对比较轻松,科研做得好,同样也能出成绩。

“我没有什么意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选择即可。”刘欣雨的回答在张洪亮的意料之中,心里却难免有点失落。

第455章 工资高得让人咂舌

“留校?很好很好!”张大牛得知张洪亮可能留校,发自肺腑的欣喜。

最近张大牛最担心的一件事,不是张红霞和张洪伟这两对夫妻能不能在京城立足,而是张洪亮毕业的去向。

他很怕张洪亮还像大学毕业那样,一声不吭直接去了西北。

留校的话,肯定不用再去西北了。

嘿嘿,有了对象的与没有对象就是不一样!

看来还是刘欣雨才能治得住这个臭小子。

在张大牛看来,只要能把张洪亮留在京城,管他是留校还是下工厂。

当然留校肯定比去工厂体面,更何况学校每年还有寒暑假。

以前他老羡慕刘欣雨,每天只要给学生上完课,就可以回来干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因此当刘欣雨从京大调到部里,他是很不理解的。

好好的老师不当,去什么部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累不说,连赚钱的时间都没了。

以前刘欣雨几乎每天都会来童装厂转转,现在只有周末才能看到她的人,而且缍次都是来去匆匆。

听说刘欣雨打算将童装厂的股份再让出一部分。

唉……算了,不想那么多。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还是顾好自己,看好大门,不给儿女添麻烦,其他的随他们去吧。

刘欣雨并不知道张大牛还要这样一番心理,当然就算知道也肯定也只是笑笑而已。

在部长交下工作第十天,刘欣雨将由她精心翻译,小杨认真誊抄,再经过她仔细审核的翻译稿送到部长办公室。

这份翻译稿既有根据德文版翻译的译稿,也有根据英文版翻译的译稿,更用红笔细致又鲜明地点出德英两版的不同之处,可谓用心之极。

虽然部长只是大致翻了翻,从中却能看出刘欣雨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细致,自是大加赞赏。

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翻译任务,只有刘欣雨和小杨两个人的翻译室轻闲了下来。

小杨打算考在职研究生,在大办公室总是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现在终于有了空闲,当然是抓紧时间开始复习。

刘欣雨对小杨这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十分赞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少不得要多加指点。

小杨也是个聪明人,否则也不可能考上京大,只是她的英语水平真的有些一言难尽。

经过交流刘欣雨很快找出小杨没有学好英语的主要原因,一番细心点拨,小杨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间就开窍了,英语水平蹭蹭提高。

虽然没有之前那种比较紧迫的翻译任务,每天总还是会有一些文件需要翻译,这天就有份英文传真件送到翻译室,刘欣雨粗看了一眼,就将传真件交给小杨,让她试试手。

虽然在刘欣雨的点拨和指导下,英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小杨对自己还是有些不太自信,拿着传真件有些胆怯。

“又不是要你直接将翻译件交给办公厅,赶紧地译出来,我给你把关。”刘欣雨对着小杨皱了皱眉,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办公桌道。

确实刘欣雨是认真的,小杨这才咬了咬在刘欣雨对面的办公位坐下,拿起传真件认真地看了起来,虽然开始的时候译得有些磕磕绊绊,当她沉浸其中,慢慢地就顺手了起来。

当刘欣雨译好一页为翻译社代泽的法文教材,小杨也正好把传真件译了出来,恭恭敬敬地将经过誊抄的译稿交给刘欣雨:“刘博士,您看,我翻译得对不对?”

刘欣雨一边看原文一边看小杨的译文,时而摇头时而点头,一边拿着笔对译稿进行修改一边给小杨讲解修改的理由。

小杨再次被刘欣雨对英语的把握力深深折服。

“慢慢来,只要有心学,你也可以的。”对上小杨佩服的目光,刘欣雨笑了笑十分淡定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