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4节(2 / 3)

加入书签

析,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欣雨还要回学校教学,时间上不太自由,但是大家又迫切想通过答案来估算自己的成绩,做到心里有数,

经过短暂的考虑,刘欣雨让大家先讨论,集思广益部总能讨论出正确的答案。

把经过讨论认为对的答案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大家不确定的题目,再由刘欣雨提供解题思路,大家继续讨论。

这样一来整理答案的进度明显加快。

由于刘欣雨本人考的是文科,除了个别题目基本不用去翻书,因此文科的卷子的答案很快就整理出来了。

理科相对就比较困难一些,就算大家都认为对的答案,也可能出现差错。

刘欣雨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侧重讲解作文以及大家没把握的题目。

一直到晚九点终于将两科的答案全部整理出来并人手抄录一份,虽然大家都觉得很累,但是至少手上有了可以参加的答案,所以累并快乐着。

刘欣雨专门抄了一份理科的卷子和答案寄给张洪亮,让张洪亮也对对答案,估一下到底考了多少分。

第112章 难怪如此激动

高考就像在一池平静的水中丢进一块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

大家对过答案之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大多数人的自我感觉不错,只是录取的分数线到底是多少,自己能不能如愿上线,都需要耐心等待。

回到大队的知青们继续下地挣工分养活自己,刘欣雨也重新回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只是刘欣雨成了大队最热闹的地方,参加高考的知青们每天晚上习惯性地往刘欣雨家里跑,感觉不来跑这一趟连睡觉都不得安宁。

日子在大家焦躁不安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离春节只有十多天了,有关高考的后续情况却杳无音信,一直自信满满的刘欣雨都开始有些自我怀疑了。

一月十六日大家的等待终于有了回应。

这天傍晚家家户户吃晚饭时间,大队的广播突然响了。

一阵刺耳的噪声过后,广播里传来张支书激动得有些发颤的声音:“全体社员请注意,接公社通知,请下列同志带上各自的准考证,明天上午八点准时到公社找黄干事……”

被通知的人有刘欣雨、张海生、杨德胜、林菁等六人。

刘欣雨顿时明白了,高考的结果出来了,明天去公社应该是拿去县人民医院体检的介绍信。

好端端的突然被通知去公社,陈招娣和刘厚兴难免有些紧张,刘欣雨连忙解释道:“估计高考的考试结果下来了。”

虽然刘欣雨说的是估计,但是被通知去公社的确实全是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而且张支书在广播里也特别说明要带上准考证,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这么说来,刘家要出大学生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陈招娣高兴极了,站起来就想出去炫一炫,被刘欣雨给拉住了:“奶,咱不急,等通知书下来再说。”

“好,等通知书下来,咱们家得好好地办个庆祝宴。”陈招娣虽然很想现在就出去好好炫耀一把,到底还是接受了刘欣雨建议,不过要好好炫耀炫耀的心思却更加高涨。

刘欣雨能理解陈招娣的心情,这种光宗耀祖的好事,不让她炫耀是绝对不可能的。

等通知书到了,摆几桌酒庆祝一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刘欣雨没有理由反对。

这会儿她心里想的是,这次民勤大队不但要在公社出大名,也许还会在县里出大名。

民勤大队参加高考的一共九人,通知参加体检的居然有六人。

既然通知去体检肯定是过了录取分数线的。

如果六人体检全部过关,政审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大概率全部都会被录取。

这样一来民勤大队参加高考的人,三人就有二人考上大学,远超全国百分之五的录取率,这样的录取率在公社乃至乌县应该都是首曲一指。

难怪张支书如此激动!

当然张支书的激动更多的应该是张海生也在体检的名单之中。

张海生的身体素质可是相当棒的,不用想他的体检肯定能轻松过关。

政审对于张海生来说就更轻松了。

张海生不但有当支书老父亲,他本人也是个党员,他是在部队入的党。

刘欣雨带着刘新建回自己家的时候,张海生等人已经在院门口等着了。

“哎呀,你们怎么也不去老屋喊我一声,这大冷的天!”刘欣雨赶紧开门让大家进屋,目光扫了一眼,发现除了接到通知的几个人,几乎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来了,甚至还有几个其他大队的知青。

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几乎人人都知道今天这个通知意味着什么。

对于那几个没接到通知的知青,刘欣雨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不过她隐约记得,有些省份这一年的体检好像分了两个批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