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2节(2 / 3)

加入书签

几个月了,厨房的房梁上还挂着块去年的腊肉。

不过没有了刘青山就没了收入,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而且基本上是红薯干和玉米粉,当然还有少量的细面和大米。

以前家里的粗粮基本是刘青山吃的,细面和大米是专为刘欣雨准备的。

刘家父女的这种情况,不但刘家人知道,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二婶,多加点大米吧,红薯干太多吃了烧心。”看到王三妹办抓了两把大米与红薯干一起淘洗,刘欣雨不由摇了摇头,趁着王三妹不注意又往淘米篮里放了几把米。

“哎呀,你这丫头!”王三妹看看已经被水浇湿的大米,又看看并没有多少大米的小米缸,摇头直叹息。

虽然这是刘欣雨来这个年代吃的第一顿红薯饭,可是记忆中的红薯饭真的不好吃而且烧心。

多加的这几把米虽然起不了太多的作用,却让刘欣雨觉得心里要好受一些。

“二婶,新菊妹妹真的不去读书了?”凭着记忆,刘欣雨给大灶烧火还是会的,一边添着火一边问道。

“嗯,不上了。”王三妹本还想多说几句,想到刘欣雨是个爱读书的,最终还是把到嘴的话又憋了回去。

乡下的女孩子,家里能让她读几年书已经不错了,哪能像刘欣雨这样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新菊妹妹才十一岁吧,回来能干什么呢,不如再读一年,好歹读完小学嘛。”刘欣雨想了想劝道。

“十一岁不小了,虽说干不了地里的活,在家带带老四洗洗衣服,我就能腾出手来争工分。再说了让她多读一年又怎样,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人。”王三妹一边说着一边往锅里放了点油,觉得油放得有点多又用铲子铲了点回去,看得刘欣雨直想摇头。

不过就是大拇指一节指头那么点荤油,王三妹居然还嫌多,这样的菜能好吃吗?

真是一点油水都没有!

刘欣雨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开口,只当没看到了。

今天已经切了几片腊肉蒸在饭里,也算见了荤腥,再让王三妹多放油肯定又得唠叨。

刘新菊读书的问题,刘欣雨并不想放弃,还是想再替刘新菊争取一二。

在她的印象里,刘新菊的学习成绩不错,也挺爱读书。

可惜这个年代的人多数重男轻女,又还没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刘欣雨并没能说服王三妹。

农村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像刘新菊这样读了好几年书的女孩子并不算多,像刘欣雨这样能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女孩子更是凤毛鳞角。

刘欣雨所在班是有七八个女生,却只有刘欣雨一个是农村户口,其他几个都是父母有工作的城镇户口。

刘欣雨来自未来,当然知道再过几个月国家就会恢复高考。

没能说服王三妹,刘欣雨感觉十分遗憾,却也没法强求,只能暗自叹了口气。

算了,顺其自然吧!

二叔家一共有四个孩子,老大刘新建比刘欣雨小两岁,今年十四岁。

十一岁的刘新菊是老二,老三刘新尧七岁,老四刘新诚才三岁。

孩子多,负担当然重,在这个只能争工分过日子的年代,就算有刘厚兴和陈招娣帮衬,要让一家子吃饱穿暖的确有些吃力。

王三妹想腾出手来争工分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可惜了刘新菊。

第21章 祖孙夜谈(上)

“不知你爷他们与张家谈得怎么样了。”王三妹伸头往堂屋看了看小声嘀咕了一句。

刘欣雨神色淡淡:“订亲宴而已,能谈什么?”

王三妹麻利地将炒好菜装进碗里:“你这丫头,怎么会没有什么可谈的?比如办几桌,在哪里办,要请哪些人,菜的标准,烟酒的标准……当然还有订亲后,张家打算怎么安排你?”

刘欣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前面那些她能理解,后面的那句什么意思。

难道订亲之后,张家就得负责她的生活?

虽然刘欣雨说服自己顺其自然,却并不打算就这样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张家。

她又不是没手没脚,虽说干不来农活,但是养活自己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

等王三妹和刘欣雨将饭菜做好,张刘两家也将订亲宴商量了个七七八八。

刘厚兴要留张家父子吃晚饭,张家父子拒绝了。

张家还有一摊子事等着他们回去处理呢。

“今天不在你家吃,吃饭以后有的是机会。刚才商量的事麻烦你们问问欣雨的意见,有什么不妥需要改动的,咱们及时沟通。”张大牛摇头婉拒带着张洪亮回家去了。

虽然天气不算太热,刘欣雨家院子里还有口井,但是刘欣雨并不想吃隔夜的饭菜,趁着爷奶不注意跑去刘青松家将几个堂弟堂妹全给接了过来。

陈招娣正打算将多的饭菜先拨一部分也来用竹篮子吊在井里拜着,没想到一向与堂弟堂妹不亲的刘欣雨居然堂弟堂妹全给接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