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第63节(2 / 2)

加入书签

标下推行诸侯治式?

博士叔孙通提出,从古来看,天下太平之时,天下正是推广诸侯制,而七国乱世时,才有国家陆续推行郡县制。

现在大秦已经一统,没有战乱之祸,自当摒弃战时治国之道,回归天下安定的正道,就是诸侯制。

丞相王绾又道:陛下雄心壮志,不愿复辟旧王治,还得再做商议。

博士叔孙通继续说:并非复辟,这是正道,天下大道理,近在《吕氏春秋》也有做出记载。

丞相王绾闻言露出笑容:《吕氏春秋》有建议过诸侯之制?

众多博士应道,有。

鲍白博士高声诵念,在《吕氏春秋·慎势篇》,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顾,海上有十里

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1

丞相王绾随即哈哈大笑,彩!

众人欣然点头,商议等写好奏章,下次朝会,一同上书给陛下。

……

嬴政看到一同上书几个字,嘴角一抽。

他将帛纸收拢,轻叹一声。

王绾老秦名士,年少入仕经历四王,当年奉吕不韦之命,来到他身边做太子府丞,在他亲政后王绾也始终坚定地站在他身侧。

嬴政很认可王绾的能力,否则对方做不了十年丞相。

但王绾与他之间,始终不像和李斯那样合拍。

理由很简单,两人信奉的政治理念不一样。

王绾信奉《吕氏春秋》,而他信奉《商君书》。

就好像甜豆腐和咸豆腐,这两本书不说截然不同,但迥异的地方也不少。

说真的,嬴政并不介意下臣有别的政治理念。

只要不在朝堂上当面顶着搞事,他还特别愿意有不同角度,理论的建议。

可这一回,王绾摆明是宁可越界得罪皇帝,也要公开反对,坚持己见。

王绾已到知天命之年,文臣做到极致,安分守己便能荣归故里。

眼下他屡次联合博士上书诸侯制,于他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换言之,王绾不为私礼,也不是想复辟六国旧制,他是真的认为诸侯制比郡县制更适合秦国,他就是一片为安天下的善心。

就是这般“善心”才最棘手,最难办。

嬴政又叹了口气,他看向赵文。

“去带阿婴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