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节(1 / 2)

加入书签

“你可真的能折腾啊。”孙武刚忍不住感慨。

一个被骗得一无所有的人,竟然还能东山在一起。而且接触的还是完全陌生的行业。

孙武刚想到了苏楠。这两人都挺能折腾的。

谢蔺笑着带他参观自己的小厂。专门生产收音机设备的。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厂。”

“这是我和人合伙的。他出技术,我出钱出力。”

谢蔺说起了自己在这边的发展。之前打算想要去买技术的,但是想到每年都要交钱。而且这钱还不少。拿倒是能拿,但是谢蔺考虑到一个重点。自己买专利搞生产,以后永远那就只能走别人后面了。

所以谢蔺觉得这样不行。

他本来也只是想着碰运气的。但是还真给他挖到了一个人。拿着技术回来找人投资的。

被他截胡了。

谢蔺能做生意,能让人跟着他,自然会说话了。他告诉对方,自己手里要人有人,要厂有厂,马上设备也要引进了。

大饼一画,加上整个人又自信,人家还真的同意和他合作了。几乎是连夜,谢蔺就去租厂房招人。第二天带人来厂里参观的时候,就把自己画的饼给实现了一半儿。

于是这厂就开起来了。

孙武刚佩服道,“你可真行啊。”

谢蔺笑着摇头,“还不是因为穷?”如果有钱,大可以拿钱使劲砸,卖技术,引进人才。

“不过在南方是真的好,这边机会多,人才也多。很多人从国外回来都愿意先来这边看看。你说我要是在安阳,那些大学生能看上我这小地方?”

孙武刚想想还真是。

“不过也不全是,我们苏厂长就有本事。”

他把苏楠吸引一群大学生来厂里的事儿说了。

谢蔺:“……她可真行。苏楠同志充分的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不是地方不行,是我自己能力不行。”

孙武刚顿时笑了起来。“你也别这么想,只能说擅长的领域不同。我们苏厂长也说了,让她在南方,她是没那个信心的。她习惯在熟悉的地盘上做生意。”这还是上次从南方回来的火车上聊起来的。

那会儿他们觉得南方机会多,问苏楠要不要在这边办厂,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搞什么合营了。而且进货也方便。但是苏楠摇头否定了。?

作者有话说:

么么哒。

◎扩张计划◎

孙武刚在南方一直将机器都定好了, 又等着人家出货,交接清楚了, 才跟着机器一起回来的。

两百台新机器, 自然只能用卡车运输。

路途遥远,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

也得感谢这些年的治安比往年要好一些,要不然这一车贵重的东西, 还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好好的到达安阳。

饶是如此,孙武刚还是请了自己在南方的几个战友一起护送回来的。

好在一路平安顺利, 车子安安生生的到了安阳的地界。

新机器进厂的时候, 还引起了轰动。

毕竟服装厂还真是好多年都没有进过新机器了。

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往外卖机器呢。

当工人的都知道, 只有厂里效益好,赚钱了, 才会想着去买新的设备。

“听说这缝纫机是从南方大厂来的,国外的机器,也不知道分给谁用?”

“这么多, 肯定都能用上。”

“那也说不上, 谁知道还招不招人。现在每个月都加了那么多的加盟店,效益越来越好……”

大家聊起厂里这生意的时候,都只有高兴的想法,没觉得辛苦。

毕竟加班就有钱赚。前几年倒是闲着, 可没钱啊。

尝过了那个苦之后, 大家都觉得没钱才是最苦的事儿。只要能多拿工资, 谁都愿意多上班, 多做点事儿。

厂里的效益越好,厂才不会和上次安阳服装厂安阳倒闭。

苏楠看到新机器也很高兴, 亲自指挥着卸货搬进仓库。

她自己还让人放了一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去了。

要亲自试一试这新设备。

新设备就是好用, 轻轻的一踩, 缝纫机就哒哒哒的运转了。走线非常顺。

她让厂里的工人也试了试。

被抽选出来实验机器的工人紧张的摸着这些新机器,然和试着用了用,只觉得甭管是手还是脚,都很省力气。

就连针头仿佛都亮一些直一些。

不愧是新机器啊,就是好上手。

苏楠问她们新机器怎么样。大家都说好用。

“咱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用的缝纫机。”

“这机子踩着特别的轻松,都感觉没咋用力。”

“线也走得特别顺手,就感觉没怎么扶着,它就走完了,也没歪。”

说起新机器,都是说不完的好话。

苏楠笑着道,“好用大家就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