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节(1 / 3)

加入书签

不止是做冬款的,连春款也做一些。开年也能继续卖。这生意要是能做下来,明年上半年没准能多一项收入。

苏楠是农村长大的,知道那边的人对衣服的需求。所以设计衣服的时候早就有了底稿了。

原本以为放寒假能闲下来的,结果又忙起来了,晚上就设计稿子。

她同学里面多的就是服装厂的人呢。找人家帮忙找人,很快就能找到好些人了。

至于缝纫机都不用操心,因为服装厂的人家里多多少少都备着缝纫机。退休后也会在外面接一些缝补衣服的私活。

这些缝纫机也是厂里退休了的老机器。便宜卖给工人的。

苏楠直接给她们计件就成了。这些人大冬天的正好坐在家里赶制衣服。

至于布料就更不用操心了。

之前厂里压在仓库的布料这些年少了很多,前阵子盘点就发现有问题,家贼难防,这次查出来了,过段时间又有人搞事。李厂长早就说要销出去了。

小舅子说要给销一部分,李厂长二话不说就给他拿货了,而且还不用拿本钱,交定金,付尾款。

这些准备一共也就花了三天,就开始加工服装了。

苏楠每天下班之后,就往服装厂家属大院那边跑,去看人家加工的情况,看看进度,检查质量问题。

这些老工人干活就有一点好,特别实在。做的东西绝对是符合标准的。这就是多年干下来的习惯问题了。厂里怎么要求的,她们就怎么做。哪怕苏楠现在没质量要求,他们都能按照自己多年的习惯来做东西。

八三年的春节在二月,时间还算充足。

半个月的功夫就赶制出了一批服装。苏楠就和孙武刚商量着先试水。

作者有话说:

么么哒。昨天特意没熬夜,早上一早起来写的。但是还是写的不如之前快。l

我感觉我是有些干眼,哪怕不熬夜,也难受。最近确实状态差,更新肯定不会和以前一样早了。尽量中午更。么么哒。

◎和气生财(抓虫)◎

去农村卖衣服当然不能每天都去。得赶着大伙儿都赶集的时候才有效果。

苏楠就挑着休息的一天, 把衣服装上大车,然后和孙武刚, 以及两个年轻男女临时工跟着一起上了大车。

车是从运输公司租的, 上午送过去,下午打电话就过来接,一趟给三十块。

苏楠准备了很多宣传牌。

比如年底大促销, 尾货清仓之类的。

就是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东西是比平时便宜很多,不买就吃亏的感觉。

其实苏楠自己也不知道这样成不成, 她没做过这样的生意, 只是以前见过别人这么干。加上作为代入自己, 会不会去买。

她也把自己的想法和孙武刚分析了。

也有可能卖不出去,或者卖的很慢。如果是她自己做生意, 那她倒是不用着急。

但是和别人合伙,出钱的还是孙武刚,那自然就得考虑很多。

孙武刚自己倒是挺看得开的, “做生意哪里有只赚不亏的。我见过被人亏的血本无归都有, 咱们也不是那么想不开的人。”

两人也都做好了卖不动的准备。

到了当地镇上,正是赶集的日子。

这公社早就分了田地了,而且离城市近,所以偶尔还能进城来卖点农副产品, 手里相对宽裕。

镇上在改开之后也陆续的出现了专门修建起来卖菜买农副产品的集市。

苏楠他们这车到了镇上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等到了集市大门口这边, 孙武刚就去找集市的负责人接洽这个事儿, 就怕中午被人赶走。

知道是城里大厂来卖衣服的, 给场地费,集市的人二话不说就给他们弄了一块地儿。

还让人帮着卸货。

苏楠和另外一个女同志都往自己身上套了一件女士棉袄, 相当于是模特了。

很快, 苏楠就拿起扩音器吆喝起来了。

她自己也有点不习惯, 但是想着只要能赚钱,有啥不好意思的。没偷没抢的。

想想自己以后的大房子,小汽车,她就来勇气了。“服装厂年底清仓大甩卖,所有成人衣服五块钱两件,任意挑选。小孩衣服四块钱两件,四块钱两件,任意挑选。一律不要票!”

这声音一喊起来,附近买东西看热闹的人顿时精神了。

两块五毛钱一件成人衣服?

小孩的两块一件?

这钱对于他们虽然也不算少。但是和挂在供销社里面的衣服比起来,那可真是便宜到离谱了。关键是还不要票。

他们自然不知道,苏楠他们这衣服拿的是压仓底的布料,请的工人拿的计件工资成本低。

加上不需要其他维护成本,这成本也十分低,基本上对半赚。

就这还是因为苏楠想要薄利多销,赶紧脱手赚一笔快钱,要不然倒是能把价格抬高点,慢慢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