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节(2 / 2)

加入书签

晚上还找了个小炒店给打零工,工资开的不高,但是总算多一份收入。

苏楠一想,人家能做到的,她咋就做不到呢?

再苦,好歹也是给自己学的,也是给自己赚的,自己能直起腰杆做人。

这么一想,她又能坚持了。

因为照顾到职工考试,所以考试时间也是安排在了周末这天。考试这天一早,苏楠带着两个黑眼圈,就精神抖擞的出门了。

考试还是在学校‘安阳纺织与服装技术学校’。

拿着报名的时候发放的准考证,苏楠就了学校里面。

时隔多年,坐在教室里考试,她心中难免有些激动。这是继离婚之后,第二次让她更清晰的有了改变人生的自觉。她觉得哪怕结果不如人意,她也不会太过失落,因为她还年轻,还有更多的机会。

考试一直进行了一整天,中午苏楠都是在外面买了肉包子,边吃边临时抱佛脚继续复习下午的考试。

直到最后一门课考完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苏楠才感觉到放松。

试卷难度不大,确实都是考的基础,她最近复习的很多知识都考到了。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招生名额有限,大家都考得好,那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

所以哪怕她自觉题目做的还不错,也不敢说自己百分之百能考中。

离开的时候,她回头看了眼学校。

然后下定决心,哪怕这次不行,以后也要继续考试。

苏楠没立马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粮食供应站当地粮食的价格。

她之前一直在食堂干活,那边都是统一购买的,所以这边的价格,她还真不清楚。

价钱倒是不贵,面粉一毛八一斤,小米一毛三,玉米面一毛一,苏楠心里还琢磨着要不要在城里买这些做生意,就听着粮站的售货员问,“粮本带了吗?”

苏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这都能忘。

离开粮站,苏楠就直奔邮局,给家里打电话。

接电话的还是苏老太。

听孙女说考完试了,还要等结果,苏老太十分高兴,“念书好,念书的娃子才有出息,别有压力,就算这次不成还有下次。”

苏楠道,“奶,我这边粮食不够吃,想在家里收一些粮食。要一些麦子,谷子之类的。还有玉米面。”

苏老太秒懂,孙女这是要做生意了。“好,等你哥回来,我和他说说。你看要多少,回头让他给你送过去。”

苏楠就把自己要的东西种类数量说了。

她现在考完试,基本上不忙了,这生意就得做起来了。

又听奶奶说让她哥送过来,苏楠心情有些复杂。

说起来她哥也是个能人,上辈子也是有机会挣大钱的,但是也不知道咋的,他好不容易做点生意起来,就让人坑了。

那会儿她和家里已经联系的少了,她打电话问她哥这事儿,她哥也说没事,不想让她打听。也不想让她管他的事情。

后来就没做生意了,在家乡的小县城住着,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她后来身体不好,觉得自己要不行的时候,也回去看过他。

那时候她哥也没有了斗志,好在他的能耐,在县城里做小生意是不成问题的。日子过着还算富足。

他的孩子念书好,考上了公务员。嫂子说起来的时候,眼里都是骄傲。

不过这孩子不是亲生的,是抱养的。不是他哥不能生,而是嫂子当年不小心流产,伤了身体。

可惜苏楠回来的时候,嫂子身体已经伤着了。正是她哥参加高考的那一年。

苏楠想着,这次一定要想办法让嫂子把身体治好,然后让哥避免走上辈子的老路。

……

苏柏晚上回家,就听奶奶说起这事儿。

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妹现在离婚了,一个人在城里,他总是不放心。但是离着远,他也没法帮忙,现在好了,好歹能帮上忙了。

苏宝山沉默了一下,还是让自己媳妇去拿钱给儿子。

收粮的钱家里先给出,她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

苏老太笑着道,“这就对了,咱一家人力往一处使,只会越来越好。楠楠这孩子没白去一趟城里,现在眼界也开了,想法也多了。我看她没准真能折腾出来啥。这次柏哥儿去城里也好,也开阔一下眼界。”

苏柏也是这个想法,他也打定主意要有出息,既然这样,就不能总窝在村子里。

正好他妹子在城里,也能带他认认路。

李秀芳和儿媳妇许清都没开口说话。

晚上吃完饭,苏柏就开始清点家里的粮食。要是有多的,直接从家里拿也行。

不够的部分还得找二叔家里看看,然后再去附近相熟的人家问。

现在粮食产量比前些年好,他们每家分的粮也多。不过也好不了多少。

听说明年要分田地了,苏柏就等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