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节(1 / 3)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他还是个地位举足轻重的朝廷命官。

站在他旁边的,是李白的两个孙女。乡间的路不好走,多亏有李白的孙女带路,范传正才找到这块墓地。

范传正望着这个村妇打扮的人,在他父

亲的描述中,李白是多么的风姿绰约,可是李白后代居然跟普通百姓并无差别。让人很难相信这居然是诗仙的后代。

他说道:“李翰林除了你之外,还有其他后代吗?”

李白的孙女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了。李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曰伯禽,次子下落不明,女儿病死。

所以李白只剩下长子。长子伯禽一生跟随李白左右,在李白逝世之后留在了当涂。

伯禽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他的儿子想学爷李白当游侠,结果没有爷爷的嘴皮子和好武艺,外出十三载,不知所踪,估计死路上了。

所以李白只剩下两个孙女。

李白和李白的儿子伯禽并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两个孙女生活困顿,种田织布为生,不得不嫁给了当地的农夫,只求生存。

范传正听完,心中唏嘘。他跟李白的孙女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对方进退优雅,读过诗书,谈吐不错,并不是普通的村妇。

他不禁惋惜:≈ot;原来李翰林只剩下了你们二人,你们姐妹嫁给农夫,实在是辱没了。不如我助你们改嫁。”

盛朝高士的孙女起码也得嫁进士族啊。

两个孙女却拒绝,如果嫌贫爱富,死后哪里敢去见李白?

范传正见她们不肯,只好答应了。

两位孙女又说:“祖父的遗愿是葬在谢公山,但当时生活拮据,没有钱财将他安葬在那里。唯有祖父这件事,请大人帮帮忙。≈ot;

范传正于是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把李白的墓地迁移到梦寐以求的谢公山。

碑文已经残破不堪,范传正干脆重新立碑,并为李白撰写墓志铭,《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天幕补充了一句:【后来,李白的两位孙女也没了消息。李白不仅才华没有人继承,最终也绝嗣。】

天幕下,杜甫很震惊:“太白兄,你好像绝后了!”

李白心想,能不能别说了?他听清楚了!他正郁闷着呢。

他一心想求功名,所以把儿女放在山东,一个人外出求官,但他不是不在意子女。

他给自己儿女取的名都非常不错,寄托了他对儿女的重望。他甚至把小女号做平阳,来源就是那位以军礼下葬的大唐

平阳昭公主。

外出求官的途中,他也多次给山东儿女寄信。

谁曾想未来自己的儿女基本都下落不明,孙女生活拮据,几乎无法生存。但是孙女却很有气节,不嫌贫爱富,依旧记挂自己这个祖父的遗愿,要把他葬在谢公山。

他端着美酒,却一点喝不下去了,良久之后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真心话:≈ot;我亏欠儿女的太多了。”

他遥望着山东的方向,暗下决心。等到他扶摇而上九万里,一定不让孩子们重蹈覆辙。

杜甫心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安慰道:“太白兄,你死之前写了诗,说你死后没有人像孔仲尼一样为你哭泣。但我懂你,我会为你哭的!≈ot;

“你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他神色悲戚,好像马上就要哭出来了。

李白望之,既觉得有点感动,又觉得有些违和:≈ot;别哭,我还没死呢,急着给我哭丧做什么?≈ot;

有一说一,实在有点晦气!

杜甫连忙擦擦眼角,收回眼泪,还不忘了补充:“但我就是太白兄的

孔仲尼,没有之一。”

然而接下来,天幕播放的视频,让杜甫渐渐有了危机感。

李白的仲尼怎么这么多?!

视频又开始倍速播放,左上角的数字不断变大,来到【818年】。

李白的墓地简陋,荒凉,无人收拾。山边长着无边无际的荒草,冷清寂寥又萧瑟。

一个男子来到李白墓前。他身穿圆领桶袍,腰间配着玉佩,穿着黑色长靴。

男子望之,心情百转千回,眼角湿润。

他如今被贬到江州当司马,前途一片暗淡,他的心情犹如李白墓地一样萧瑟。

他作诗一首:“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他郑重地行了个礼,随后离开了,没有留下一片云彩。

画面右边给出他的名字:【白居易】。

白居易的演员离开之后,时间轴继续滚动,过了几秒,停了下来。

唐朝诗人陆荀鹤在墓前,痛哭流涕:≈ot;先生在的时候,由你领导诗坛,所以诗

坛日新月异,先生为什么要离开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