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节(1 / 2)

加入书签

文人一向是心高气傲的。

可是苏轼这个朝廷大员被投入牢中,面对接近半年的严刑拷打,普通人估计旱就受不了了,可苏轼却能很快走出来,还写出如此豁达开朗的文章。

在他身上,好像找不到什么负面的情绪。他们读

他的文章,便觉得心中豪迈,浑身畅快,也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突然有些明白苏轼为什么能被称为词中圣人。

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确实值得人敬佩。

不光是历朝历代的中原人通过这一首《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例外。

天幕的播放范围仅限于中原。

辽国太后收到探子的消息之后,非常不满:≈ot;终于盘点到苏东坡了,可是那天幕却如此偏心,只在宋国播放,导致我国人没有办法去看坡仙的文章。≈ot;

在她眼中,这首《赤壁怀古》写得多好,多陶冶情操啊!

她颇为心烦,吩咐:“来人啊,派一些读书人去集市上,朗读坡仙的《赤壁怀古》。别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苏东坡的文章,我辽国人却一个都不知道,倒显得落伍了。”

左右说道:“娘娘,感觉没什么必要。”

辽国太后好奇地问:“为何?”

左右:≈ot;之前苏轼的弟弟来到我大辽,当时举国欢腾,多有官员和百姓询问苏轼的消息。举国上下,知道苏东坡的人多了去了。”

当时,很多人以为苏辙是苏轼,所以频繁宴请苏嗽,后来才知道搞了个大乌龙,所以很多人改问苏轼的下落。

苏辙回去还给他哥哥写了首诗———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辽国太后闻言,有些为苏东坡高兴,可转念一想对方频繁被贬的遭遇,又非常不满。

垃圾大宋!

早晚有一天,大辽要攻破大宋,把苏东坡变成大辽人!

与此同时,海的另一端日本也不平静。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光芒万丈,蜚声国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依旧很有名气,可中原人都有点不敢在明面上说了,毕竟苏轼是个罪官。

在宋徽宗时期,顶流苏轼还因为站队问题被封杀,诗集都成了禁书。

而另一头的日本人却不在乎这点小事,苏东坡的文章从传入日本,就开始飞速扩散,人人都以诵读他的文章为荣。

苏东坡在黄州写了一幅著名的行书作品寒食帖,日本人也觊觎不已。

后来,这篇寒食帖被清朝皇帝收藏。

直到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幅作品流入民间,被日本收藏家收购。

后来,日本突发东京大地震,这位收藏家的作品遭了殃。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抢救出了寒食帖。

当时的学界却认为:“即使炸掉半个日本,只要这幅作品在也是值得的。”

后来这幅作品被台湾人收购,捐给了台北博物馆。

……

天幕中的苏轼在大江上,把酒祝月亮。

天幕下的明朝文人杨慎心情激荡。

他是个妥妥的官二代富二代,如今却遭到贬谪。

他看着豁达的偶像,暗暗自勉:≈ot;苏轼都能做到如此豁达,我为何做不到呢?≈ot;

他心神激动之下,写下了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他望着最终的成品,有些满意。

这也算他和苏轼隔着百年的唱和了吧。

苏东坡的坡粉们为偶像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哐哐撞大墙,也有些人对苏轼颇有微词。

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

李清照正在临墓苏轼的文章,望着天幕,微微壁眉:“苏轼的词根本不通声律,完全是用写诗的方法在写词,怎么能叫做词呢?虽然叫念奴娇,但根本不符合念奴娇的要求。”

宋词是用来唱的,可以说宋词就是歌词,每个词牌名都规定了曲调。词人根据这个曲调来填词。

苏轼写的念奴娇不合这个词牌名的韵律,也不符合平仄,错得离谱。

丫鬟说道:“小姐,他是李大人的师傅,是你的师祖。”

向来不循规蹈矩的叛逆少女李清照瞪着眼睛:“师祖怎么了,师祖乱写词,还不能说了?”

她一心想把诗词分家,让词这种文体发扬光大,当然看不惯这种不通声律的词了。

强迫症李清照非常头疼:“他把正统改得乱,七八糟,导致后来好多人学他乱写词,填起歌词来根本不管词牌名。”

李清照简直恨铁不成钢:≈ot;再说了,他明明精通音律,特别会弹琴。又不是不懂声律,为什么非要这么乱写?”

丫鬟和李清照关系好,调侃道:“那小姐你为什么还要临摹坡仙的文章?”

李清照清咳两声:“我这是就事论事。把坡翁当诗人看,还是非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