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节(1 / 3)

加入书签

或许是父子连心,又或许是其他原因,真宗见了这个男孩便心生欢喜,当即便道,“就这个吧。”

【于是乎,当初被送走的李妃之子兜兜转转还是成了太子,并在真宗崩逝之后顺利继位,成了大宋新天子。】

【而多年之后,李妃找到铁面无私的包拯,诉说自己的冤屈,成功认子,恢复身份。】

【对于害自己母子分离的刘妃,怒火攻心的仁宗要将刘后扔进油锅里活活炸死,被包拯劝住,最后赐刘妃白绫一条让她自尽。】

天幕之下,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

——还别说,这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爱看!

就是这个故事好像跟他们的官家没什么关系。

故事里的官家大权独揽,但他们的官家是出了名的傀儡皇帝,朝政大事皆由太后娘娘做主。

故事里的官家在得知真相之后要将刘妃受尽折磨而死,而他们的官家若是敢对太后使小性子,太后脾气上来了,废官家立新君的事情也不是做不出来。

赵祯眼皮狠狠一跳,瞬间跪在刘娥面前,“大娘娘,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亲娘,我哪敢把您放在油锅里炸的道理?”

“这个故事定是文人为了挑唆你我关系所撰写!故事里的仁宗与我完全不同!”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个故事,套了仁宗与刘姐的壳,写了一个跟他们关系不大的小说。】

【历史上的真宗对刘姐挺情深义重的,他想立刘姐为后,但刘姐没有生育能力,且出身低微,不被士大夫们所容,真宗没有办法,便宠幸刘姐的侍女,侍女产子之后,他将孩子抱给刘姐,对外宣称是刘姐所生,然后顺理成章把刘姐封为皇后。】

【而生下仁宗的侍女,只是被真宗封为县君,依旧不被真宗所喜。后来真宗崩逝,仁宗生母病重,刘姐将她封为宸妃,以皇后之礼下葬。】

【关于仁宗,这里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历史上的仁宗一直不知道刘姐不是自己的生母,在刘姐崩逝之后哭得死去活来,这个时候燕王赵元俨就跑过来告诉仁宗,说哎呀官家你别哭了,太后根本不是你生母,你生母是早就被太后害死的李宸妃1。】

【需要注意的是,这位燕王赵元俨是八贤王的原型,但没有八贤王那么宅心仁厚,这位燕王因位高权重,被刘姐颇为忌惮,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刘姐的对手,刘姐临朝称制时,他装疯卖傻自保,刘姐崩天了,他立刻挑出来挑拨仁宗和刘姐的关系。】

【仁宗听完勃然大怒,一边赶赴停放生母灵柩的洪福院,一边派兵包围刘姐的便宜兄长的住宅,一旦查明自己生母是死于非命,就把刘姐的便宜亲戚们全部给噶了。】

【为了查清真相,仁宗强行开棺验尸,打开棺木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生母竟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且以水银浸泡,尸身不腐。于是仁宗愧疚万分,感慨了一句人言岂能全信?】

【仁宗遣散包围刘宅的士兵,并亲自给刘姐上香,说自此以后,大娘娘清白分明,没有谋害我的母亲。】

【且在这件事之后,仁宗给刘姐上了章献明肃的谥号,要知道宋朝皇后的谥号一般是两个,刘姐第一个上四字谥号的皇后,而仁宗的生母与养母杨太妃皆是两个字的谥号。】

【刘姐上四字谥号之后呢,宋朝就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摄政太后,皆上四字谥号。】

刘娥眼皮微抬,伸手将地上的赵祯搀起来,“你的孝心我当然知道。”

“但我也的确愧对你的生母。”

“你若想对你生母家人做出补偿,我绝不会阻拦。”

【第二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关于仁宗生母的事情。】

【因为生母在世的时候仁宗一直没有与生母相认,仁宗便深感愧对生母,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仁宗疯狂弥补自己生母的娘家人,不顾女儿的意愿,将自己唯一的孩子嫁给生母的侄子李玮。】

【但福康公主并不喜欢这位长得极丑的驸马,而驸马对公主也不好,俩人婚后成了一对怨偶,公主险些被逼疯。】

【在又一次的争执之后,公主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夜叩宫门,希望自己的父亲能为她做主5。】

【但被她视为救命稻草的父亲,并没有为她做主。】

【她夜叩宫门引来士大夫们极大的不满,弹劾的奏折如雪花一样飞在仁宗面前,仁宗为了给士大夫们一个交代,命令公主继续与李玮生活6。】

【公主和离不成,疯疯癫癫,多次自尽。】

【公主的生母苗贵妃心疼自己的女儿,恳求仁宗降旨和离,但仁宗心中对生母愧疚,并未答应。】

【后来李玮的兄长上书和离,仁宗这才同意让公主与李玮和离。】

【而好不容易跳出火坑的公主却因为和离之事又一次遭到了士大夫们的弹劾。】

【司马光直接上书,虽然驸马有错,但公主一定就没错嘛!】

【司马光的一顿直言敢谏让仁宗连连称是,不仅斥责了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