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节(1 / 2)

加入书签

“圣人,安乐公主坐不得皇太女之位!”

朝臣宗室们瞬间来了精神,顺着上官婉儿的话往下说,“古往今来,储君之位皆由男子来坐,而不是由女子来代劳。”

“圣人膝下仍有两子,两子皆可托付江山,何至于沦落到要安乐公主为储君的地步!”

“再者,纵然圣人无子,圣人的弟弟相王膝下也有许多儿子,圣人大可过继一个——”

“朕不过继!”

李显勃然大怒,“朕有儿子又如何?”

“朕有儿子难道就不能立女儿为皇太女吗!”

“上官婉儿,朕再问你最后一句,这纸诏令,你写,还是不写!”

李显重重一拍御案。

上官婉儿一点点抬眉,“婉儿还是方才那句话,恕难从命。”

“若圣人执意立公主为储君,便请让婉儿辞去昭容之位1。”

说话间,上官婉儿拢袖起身,只身来到大殿中央,对御座上的李显深深拜下。

李显微微一愣,随即怒不可遏。

——婉儿在以辞职来威胁他不许立裹儿。

“既如此,朕便准了你的辞呈!”

李显暴怒,“来人,请上官婉儿出殿!”

朝臣宗室们皆是一惊。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场原本是他们与圣人的博弈突然变成了上官婉儿与圣人的矛盾。

不过不管怎样,有人替他们出头阻止圣人,他们还是非常乐意见成的。

尤其是这个人是圣人的心腹,圣人最为信赖的人,由她阻止圣人,不异于在圣人心口狠狠刺上一刀。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看得一头雾水——

“不是,上官婉儿不是圣人的人吗?怎么跟圣人闹得不可开交的?”

“对啊,她跟圣人闹什么?”

“她跟圣人闹起来,那些朝臣宗室们心里能乐开花。”

“唔,婉儿为何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武皇抬眉瞧了一眼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手指微微一紧,有些无奈,“婉儿不知。”

“但听方才天幕所言,似乎是安乐公主的心性手段不被婉儿所认可,婉儿为江山社稷考虑,所以才阻止三郎立裹儿为皇太女。”

“心性手段?”

武皇挑眉一笑,“裹儿不行,难道她那两个废物兄弟便可以?”

“还是说,此时的婉儿已有新的主意?”

“待三郎百年,便去投奔你心中之明主?”

武皇一针见血。

“此事乃婉儿狭隘了。”

太平公主府,太平轻啜一口茶,向面前的安乐道,“姑母替婉儿向你道个歉,此事你莫与她一般见识。”

“我为什么要与她一般见识?”

安乐轻嗤一笑,“该与她一般见识的该是姑母才是。”

“婉儿这般抗拒阿耶立我为皇太女,瞧不上我的做派是假,心里有了别的主意才是真。”

“但这个主意似乎并不能保她荣华富贵,甚至还害了她的性命。”

安乐懒抬眉,声音不急不缓,“姑母难道忘了,之前天幕曾经说过,发起唐隆政变的人里应外合要了我与我阿娘的性命,而婉儿虽然等来了她心中的明主,可自己也死在这场宫变之中。”

“且死得与我同样惨,同样被斩首示众,同样不得好死。”

“可惜了,婉儿背叛我阿耶阿娘,却落了这样的下场。”

“她心目中的明主,只怕未必是明主。”

太平公主脸色微微一变。

安乐瞧着太平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声音仍在继续,“阿耶死了,我与我阿娘死了,婉儿死了,那么下一个要死的人,会是谁呢?我的好姑母?”

太平公主眸光骤冷。

——是她。

但这句话并没有激起她的怒火。

真正激起她心头怒火的,是上一句——

斩首示众,不得好死。

这便是婉儿不惜背叛三兄也要投奔的明主?!

这哪里是什么明主,分明是过河拆桥的薄凉小人!

“你不必激我。”

太平公主冷笑,“你们都死了,下一个自然轮到我。”

“史书骂你对荒淫荒诞,甚至说你对驸马言听计从,只怕我也好不到哪去。”

“但是裹儿,姑母请你过来,不是为了与你争口舌之风的。”

太平公主道,“你与婉儿的恩怨可以暂且往后放,眼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待此人被我挫骨扬灰,我再与姑母与婉儿论一论之前之后的恩怨。”

安乐凉凉接道。

作者有话说:

太平:我定要找到害了婉儿的那个人!

安乐:找什么找?宁杀错,不放过。

1:《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