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节(1 / 2)

加入书签

李显额上冷汗直冒。

在李显着急上火的时候,一旁的韦后终于出声,但不是对他,而是对右羽林将军——

“右羽林将军刘景仁何在?”

韦后朗声道。

“臣在。”

刘景仁拱手上前。

韦后敛袖问道,“此时我们有多少人?”

“仅有飞骑百十人。”

刘景仁斟酌答道。

李显脸色越发难看,“只有百十人?!”

“百十人如何是竖子的对手!”

“我们先去玄武门楼暂避兵锋。”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韦后一手拉着李显,一手拉着安乐,“李重俊谋逆之事声势浩大,不必与他争一时长短。”

“杨再思与楚宗客他们看到李重俊攻入宫门,必会率兵反击,到那时,我们再谋而后定。”

“圣人快上城楼。”

刘景仁连忙请李显上城楼,“末将纵是死,也不会让太子伤到圣人一根寒毛!”

李显几人上城楼,刘景仁领着百余飞骑驻守城楼下。

然而就在这时,马蹄声如同雷震,铺天盖地而来——李重俊到了。

刘景仁眼皮微抬,朗声高呼,“儿郎们,列队迎敌!”

飞骑挺枪纵马,列队而待。

明明只有百余人,却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找死!”

李重俊冷笑一声,缓缓抽出腰侧佩剑。

“太子,当心有诈。”

李多祚抬手拦下正欲上前的李重俊,“区区百余人,根本不会是我们的对手,但他们却驻守在城楼之下,丝毫不惧我们,此事必然有诈。”

李重俊心头一跳,连忙勒马,“将军说得对。”

“韦后奸诈,此事未必不是她的请君入瓮之计。”

“太子勿忧,我来探他一探!”

野呼利一夹马肚,单骑冲阵。

刘景仁端坐马背,巍然不动。

下一刻,刘景仁身后突然冲出一人,飞马直取野呼利的项上人头。

然后揪着野呼利的头发,尖声冷笑,“此等功夫,也敢在玄武门前班门弄斧?”

李重俊脸色大变。

——阵前失将是兵家大忌!

画面定格。

一边是李重俊极为难看的脸色,一边是拎着人头的男子的脸。

两相对比,一个惊慌失措,一个耀武扬威。

九州大地惊叹声连连——

“好厉害!”

“阵前斩将,直挫李重俊的锐气!”

【宝宝们,请记住这个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两场兵变的人。】

天幕之上,男人的脸旁缓缓出现三个大字——杨思勖。

杨思勖阵前斩将,韦后眼睛一亮,连忙对躲在城垛后的李显耳语,“三郎,此时不出,还待何时?”

“李重俊锐气已失,只需再添一把火,便能让他军心大乱。”

“三郎,快站起来,号召宿卫们反攻李重俊。”

“这,这能行吗?”

李显抬手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他们都是跟随重俊攻入宫门的人,必是重俊的心腹,怎会在这个时候背弃重俊而归顺我?”

“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韦后道,“如果三郎此时不站出来,便只能等李重俊反应过来之后杀光刘景仁的人,然后再杀上城楼谋逆弑君。”

情况紧急,韦后不与李显说废话,拽着李显的胳膊把李显从城垛后拽起来,对着城楼下的人高声大喊,“将士们,圣人在这儿,圣人有话对你们说!”

“……”

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说得出!

“快说。”

韦后催促李显。

安乐跟着一叠声催促,“阿耶,快说!”

“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韦后紧紧握着李显的手。

李显突然不哆嗦了。

——此时不站出来,等待香儿与裹儿的只会是兵变被诛,头颅高悬,他如何忍心!

李显深吸一口气,掐了下掌心,气息稍稍平复之后,他扒拉着城楼,扯着嗓子对底下的宿卫们高声大喊,“将士们,你们都是我的将士,是我亲自委任的宿卫!怎能帮着李多祚与太子谋逆弑君?”

“你们若能归降,我必以荣华富贵厚报之!”

作者有话说:

李显:为了妻女,我必须支棱起来!!!

1:《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门,扣阁索婉儿。

《资治通鉴》:又使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及其子天水王禧分兵守宫城诸门,太子与多祚引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叩阁索上官婕妤。

2:《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