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节(1 / 2)

加入书签

薛绍颔首,“你是有身子的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万不能再跟以前一样孩子气。”

“无论铜镜说了什么,你都不可动气,知道吗?”

太平点头。

薛绍又交代几句,快步走出房间,去找自己野心勃勃的兄长。

而在他离开之后,太平也不曾闲着,她一边着极心腹之人给上官婉儿送消息,一边让心腹将铜镜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带着铜镜上了马车,直奔上阳宫而去2。

宽大轿撵上,太平揭开铜镜,心腹侍女提笔铺纸,将铜镜之话一一记录下来。

【从汉朝太后临朝称制尊陛下称朕,到晋朝的臣子上书请奏皇后太后临朝称制,到隋唐的二圣临朝,到华夏史上唯一女帝,再到《资治通鉴》对女人执政的抹黑。】

【我们看到的是女人的地位一点一点被压缩,一点一点被禁锢,最后沦为“后宫不得干政”的帝王玩物。】

太平眼皮微抬。

抹黑阿娘?

所以阿娘的武周并没有持续下去?

若能顺利持续下去,阿娘便是武周开国君主,开国君主,又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样的身份足以千古流芳万世传颂,怎会有这么多的污蔑诽谤?

可仔细一想,又觉得颇为正常。

朝臣能容忍母后称帝,是因为母后终究是李家的儿媳,她的孩子皆是她与父皇所生,身上流着李家的血,她再怎样折腾,这万里江山到底还是要交到李家人手中。

况她年龄又大了,又能在皇位上坐几年?

她想称帝,便让她称帝好了,左不过几年时间,天下又回归李唐。

太平蹙了蹙眉。

——所以,阿娘折腾称帝,折腾改国号,从后宫走到前朝,从宫妃成了皇帝,这一切的努力与心血,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

太平莫名有些难受,但又不知自己究竟在难受什么。

她拧眉看着铜镜,心绪起伏不定。

【而我们的太平公主,她显然比后世的公主好太多。】

【在她生活的年代,她日子过得不爽可以养面首,可以去干政,可以这个皇帝看不顺眼,便联合兄长换一个。】

【而宋朝的公主,别说干政养面首了,哪怕你作为皇帝的独女,婆婆丈夫的冷气你该受还得受。】

【甚至还会因为与自己自由相熟的太监太过亲密,而遭到贬斥幽禁。】

“???”

太平大惑不解。

——这是公主?!

这是皇帝的独女?!

宋朝是个怎样的朝代?

女子的地位怎会这般低?

但铜镜并不会因为她的心声而深入这个话题,声音一转,再度转回她的事情上——

【当然,这都是后话,咱们继续聊太平公主。】

【薛绍死后,女皇为了安慰自己唯一的女儿,打破唐朝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当然,给了钱还不算,还替她挑选了新的夫婿。】

【不喜欢武承嗣,没关系啊,还有武攸嗣,武攸嗣有媳妇儿也没关系,噶了他媳妇儿,给太平腾位置3。】

太平回神,脸上有一瞬的难看。

——阿娘这是把她当成了什么?!

她与表兄青梅竹马,夫妻恩爱,阿娘却杀她表兄,将她另嫁他人。

杀表兄,尚能说一句是为了杀鸡儆猴,可嫁给已有妻室的武攸嗣又算什么?

但很快,她反应过来——

是为了保护她。

【女皇的目的再明确不过,将太平公主嫁给武攸嗣,是为了保护太平公主。】

【女皇登基之后,李唐皇室疯狂反扑,谋逆兵变之事层出不穷,女皇不是任人欺负的小白花,你自己找死,就不能怪我心狠手辣,于是乎,女皇对李唐皇室进行一波血腥镇压。】

铜镜之上的场景再次发生变化。

千牛卫领命出宫,神都洛阳再一次血流成河。

而此时的太平,也终于抵达上阳宫。

“圣人此时与臣下商议要事,二娘需等一等。”

上官婉儿亲自来迎,侍女撩开轿撵纱幔,她对轿撵上的太平伸出手,“铜镜之事与我说也一样。”

“我知道。”

太平就着她的手,从轿撵上走下来,“若非事态紧急,我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打扰阿娘。”

上官婉儿向太平身后瞧一眼。

侍女来得快,已将铜镜之事告诉她。

但听与见是两回事,听时觉得荒诞,可此时往铜镜处瞧一眼,才知侍女之言并非夸张。

铜镜虽被绸缎盖着,但仍有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有执笔的侍女跟在后面记着,生怕落下一句话。

——太平对铜镜的重视可见一斑。

“看来二娘得了个好东西。”

上官婉儿轻轻一笑,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