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你会有这么好说话???

刘邦不信。

不仅不相信,甚至还觉得吕雉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手一撑,从闲适着看戏的坐姿改成盘腿而坐,对于一个草根皇帝来讲,这个坐姿颇为隆重,更隆重的在后面,他的上半身甚至微微前倾,做出一副聆听的模样来,若不是脸上的表情处处透着不耐烦,倒真有些洗耳恭听的味道。

“别装了,我还不了解你?”

刘邦道,“有什么话就赶紧说,我懒得跟你绕弯子。”

但吕雉却并未回答他的话。

不仅没有回答,甚至还把他当做不存在,自己旁若无人看着战报,面上的表情是他极为少见的欣慰赞许。

“南越首战大捷,陛下要看吗?”

吕雉扬了扬手里的战报,挑眉问他。

“……”

“不看!”

“黥布若是连南越都收拾不了,还如何做项羽的心腹爱将?”

刘邦不耐烦摆手。

“哦。”

吕雉毫不在意,“陛下若不看,我便许了阿元的请奏,迁长安奴隶与庶民在南越安置。”

“跋山涉水,又是背井离乡,便免他们三年赋税。”

“若有商人前往南越经商,其赋税也一同减免。”

吕雉提笔在绢帛处写下批示,“南越乃蛮夷之地,需慢慢教化,才能让其彻底归心。”

“不止赋税,还要有其他政策扶持当地经济。”

这些政策早在让鲁元领兵攻打南越之际便已与萧何细细讨论过,而今南越大捷,后面的政策便要跟上,流民迁徙是个大工程,不能等南越之地全部平定再去迁民,当打下一块地,便迁一部分流民过去。

如此一来,日后南越哪怕再生反心,但周围之地已是中原之人,也只能望地兴叹,自先罢兵。

“此地的官员不可全部罢免,刺头挑出去,换成我们自己的官员。”

吕雉一边说,一边写,“待过个十年,他们便是我们华夏大地不可分割的领土。”

“不可全迁长安的人。”

说起这件事,刘邦不去琢磨吕雉心里到底在打什么歪主意了,有嬴政的前车之鉴,他对这件事慎之又慎,“当年嬴政信赵佗之言,和辑百越,迁人入南。是,那么多人去南越,南越确实稳定了,可也成了一方势力,不受中央管制。”

“知道。”

吕雉当然知道这件事,更知道刘邦私下没少嘀咕这件事,“我所迁之人皆是流民,不会动摇长安根基。”

——别说了刘邦了,她自己对这件事也有阴影。

天幕明明白白说了,她执政期间有匈奴南越之患,之所以有这两个隐患,原因再简单不过,匈奴蛮夷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赵佗,则更不用说,嬴政待他不薄,许他兵马,许他物资,许他在南越深耕细作,将其纳入大秦版图。

赵佗的确做到了,然后在势力稳固之后,在大秦帝国风雨飘摇之际,封关,绝道,聚兵自卫,彻底断绝秦朝最后一丝自救希望1。

吕雉道,“在这之前,我已让各地官员统计当地黔首,若有黔首想去岭南之地,皆可报上来,随军一同前往。”

“如此一来,所去南越之人皆天南海北之人,而所行之官,则三年一调,五年一换,不能让其根深蒂固,自成一方势力。如此一来,南越才不会脱离中央管制。”

刘邦这才点头,“这个法子很好。”

“我们不能学嬴政,把自己家底全部砸在岭南,反倒便宜了赵佗这种人物2。”

“我是瞧不上这种人的。”

刘邦嫌弃得很,“嬴政那小子待赵佗不薄,赵佗倒好,中原大地乱成一锅粥,他不仅不出兵平乱,反倒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岭南王。”

“若赵佗肯发兵助章邯,章邯便不是独木难支,更不会降项羽。”

“章不死,秦不灭。”

“章邯望风而降,大秦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可惜咯。”

刘邦感慨归感慨,声音里却没有多少惋惜,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

——也幸亏赵佗不曾领兵来救,要不然,中原之地有的乱。

“流民何时动身?”

刘邦问,“领军之人又是谁?”

吕雉道,“今日便走。”

“我二兄建成侯领兵。”

“这是随行官员的名字家世,你看一下。”

她把自己列好的官员递给刘邦,“若无异议,现在便发出。”

“你拿主意就行。”

刘邦摆摆手。

——岭南蛮夷之地,去那当官可不是什么肥差。

那里的官员吕雉随便安插,他根本不在意。

刘邦不看,吕雉便收回诏书,喊门口立着的审食其,将诏书内容今日便发出。

忙完这一切回头一瞧,刘邦仍在原来的位置坐着,手肘撑在膝盖处,掌心之上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