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传言(1 / 2)

加入书签

传言

今日太子也上了早朝。

性情温和的太子殿下,难得沉了脸,十分愤怒。在永明帝下了口谕后,太子殿下张口道:“纪尚书多费心辛苦,尽早破案。”

倒霉的刑部尚书,拱手领命。

武安伯暗暗松了口气。

太好了!这个烫手山芋,有刑部接手, 就再好不过了。兵马司不要颜面,只求安宁。

太子走上前,亲手扶起徐靖,不知低声安慰了什么。徐靖的情绪总算平静下来,之后便没再出声了。

大早朝,象征意义更重。真正的朝堂大事, 都是小朝会上进行。今日大朝会有了徐靖这一出, 百官们都有些心不在焉。就连龙椅上的永明帝,也有些心神不宁, 很快结束了早朝。

太子衝徐靖使了个眼色。

徐靖略一点头,随太子一同出了金銮殿。

说来也巧,正逢宫中禁卫换班。一个高大英武身着软甲的青年男子,站在金銮殿外。

徐靖冷冷看了过去。

慕容校尉冷然回视。

四目对视间,如电光火石,火花四溅。

“你怎么不走了?”太子有些疑惑,看向徐靖。

徐靖若无其事地收回目光,随口道:“大概是昨夜遭刺杀,心神有些恍惚不宁。这就走。”

太子不疑有他,叹了口气:“我听了都觉心惊肉跳。今日你别去书房了, 好好歇半日。”

徐靖却道:“不用, 我回去沐浴, 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就行了。”

两人一边说一边离去。

慕容慎看着这一双离去的少年背影,目中闪过一丝阴冷。

千算万算也没算到, 徐靖这般有手段, 这么快就笼络住了太子。

有太子偏袒相护, 徐靖在宫中竟是一番顺遂……

哼!

那些刺客也是没用,埋伏了这么久,竟没能得手。现在闹得朝野尽知沸沸扬扬。

刑部纪尚书走出了金銮殿,武安伯一边并肩同行,一边叫苦不迭:“……昨夜查了一夜,附近两条街的百姓都一一查问过了,根本问不出什么。那三具尸首,我回去就让人送刑部去。刑部有的是查案高手,定能尽快破案。”

十天就要破案,纪尚书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忍不住瞥一眼看似遗憾实则心里偷乐的武安伯:“这桩命案终归是发生在南城兵马司的地盘上,少不得伯爷鼎力相助。”

武安伯立刻一拍胸膛:“纪大人尽管吩咐。”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走远。

慕容慎眼底光芒一闪,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

……

接下来几日,刑部几乎将所有能派出的捕快都派了出去。

查问范围从两条街扩展到了命案方圆十里之内。

京城百姓聚集,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都会引来热议。更不用说这等动静了。也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流言,竟将矛头指向了北海王世子。

传言中北海王居心叵测,早有谋反之心。北海王世子这是自导自演了一出刺杀记, 意图扰乱朝堂。

孟御史听闻这等荒诞传言,心中恼怒不已,起身去书房写起了奏折。

奏折还没写完,就有长随来禀报:“启禀大人,赵六姑娘登门求见。”

赵六姑娘?

孟御史颇为惊讶,立刻起身,并吩咐一声:“请夫人一并过来。”

一盏茶后,赵夕颜来了。

孟御史和妻儿一并行礼。

既避了男女之嫌,又显出了对赵六姑娘的敬重。

这几日,赵夕颜略显清减,神色倒是镇定从容,笑着和孟夫人寒暄。

孟夫人不是什么美人,相貌堪堪端正罢了。不过,她性情温柔,声音也格外柔和。一双儿女,儿子十二岁,女儿十岁,都很懂礼数。

寒暄数句,孟夫人就领着儿女先退了出去。

孟御史这才张口问:“赵六姑娘今日前来,应该是为了世子遇刺一事吧!”

赵夕颜轻声应道:“正是。”

“我和世子初来京城,除了家中姻亲,也隻认识孟御史了。世子在宫中,想传消息难之又难。我今日来,是想问一问孟御史,不知刑部案子查得如何了?”

其实,赵夕颜的大伯是工部侍郎,徐靖长姐是礼部尚书周尚书的儿媳,二姐嫁进了武安伯府。赵夕颜想打探消息,不是难事。

她来见孟御史,真正的目的是要激起孟御史的正义激昂之心。

果然,孟御史立刻道:“赵六姑娘不要心急忧虑。这桩案子,牵扯到世子安危,朝中百官极其关注。便是圣上,也每日都问起案子进展。”

赵夕颜轻叹一声:“这幕后之人,实在阴狠恶毒。刺杀世子不成,又放出种种流言。意图抹黑北海王和世子父子两人。”

何止抹黑。

这是意图挑起永明帝的杀心,何其狠辣!

孟御史不便多言,隻道:“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