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1 / 2)

加入书签

渐渐的,以西戎为首的周边各国也学聪明了,知道大晏朝的定王不好惹,有他坐镇边疆的大晏朝,就像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没多少肉不说,还崩牙。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别去惹这号人物了。

大晏朝的边境,从此和平起来,百姓们也能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永宁帝在位五十几年,国家海晏河清,国力蒸蒸日上。

周边各国的国君们,都自发地尊永宁帝为主,甚至,还会主动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京城当人质,以示臣服。

每年永宁帝寿辰,这些周边各国的国君们,还会派遣使者来京城贺寿,给永宁帝送上各种珍宝,或者奇珍异兽当贺礼。

可以说,永宁帝是大晏朝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

同样,定王魏渊,也是大晏朝赫赫有名的战神,和永宁帝一样,青史留名。

后世人提到大晏朝的定王魏渊,都说这是一个有勇有谋,不可多得的将才,永宁帝得定王,如虎添翼。

更难能可贵的是,永宁帝和定王兄友弟恭,君臣不疑,一个全心信任,一个忠心耿耿,共同创下了一个太平盛世。

当然,阴谋论的也有。

正史记载,定王镇守边疆三十几年,周边各国,无不臣服。

这样的能人,竟然没有娶妻,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在看重家族传统,推崇多子多福的大晏朝,就显得太特立独行,也太奇怪了。

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专家和学者们,对此,都有自己的推论和猜测。

有人说,这是定王想要明哲保身的表现,不娶妻生子,不留子嗣,就是为了打消永宁帝的疑心,明确告诉对方,自己从来就没有不臣之心。

也有人研究说,定王不娶妻生子,原因没那么复杂,就是定王不喜欢女人,有断袖之癖罢了。

但这同样无法解释定王没有子嗣留下来的疑点。

大晏朝风气开放,女子和夫君和离,改嫁他人的事,屡见不鲜。甚至,寡妇再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王孙公子中,有断袖之癖的人,数不胜数,但同样不妨碍他们逛青楼楚馆,或者是在家中长辈的安排下,和妻妾繁衍子嗣。

定王不娶妻生子,与其说他有断袖之癖,还不如说他身有暗疾,根本没办法留下子嗣。

这个推论,好像听起来还更靠谱。

当然,也有人说,定王没有娶妻生子,也没有留下子嗣,恰恰就是永宁帝对定王不信任的表现。

如果定王有了子嗣,难保不会生出二心,永宁帝和定王的年纪相差太大,就算永宁帝在位时,定王不会有不臣之心,但是永宁帝驾崩后,依然年富力强,且手握重兵的定王,未必还会继续效忠永宁帝选择的继承人。

况且,一朝天子一朝臣,永宁帝一死,新帝继位,手握重兵,身份尊贵的定王,就会成为新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新帝未必就能有永宁帝的雅量,容得下这位手握重兵的王叔。

到时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或者是新帝想要削藩,定王忍无可忍,起兵造反。

不管怎样看,局面如果真的发展到了这一步,对大晏朝的国运来说,都是一大打击。

所以,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定王只能是孤家寡人。

传来传去,就连定王的死也蒙上了一层后人越看越觉得诡异的阴谋论。

根据史籍记载,定王是在永宁帝五十大寿的前三个月,忽然病逝的。

明明定王比永宁帝的年岁小了那么多,结果却英年早逝,走在了永宁帝的前头。

定王死时,还不满四十岁。

得知这一噩耗,永宁帝痛哭不已,直言老天无眼,之后,还亲自主持了定王的葬礼,并从宗室子弟中过继了一个孩子,给定王传宗接代。

可以说,不管怎么看,永宁帝和定王的感情都很深厚,定王的死,更像是常年带兵打仗,受了太多的伤,积重难返,骤然病逝,和永宁帝暗中毒害无关。

但后世之中,依然不乏好事者各种吹毛求疵,考证永宁帝对定王其实并不是那么放心,甚至,还言之凿凿地保证,定王之死,一定和永宁帝脱不了干系,说不定,就是永宁帝为了给未来的继承人铺路,这才狠下心来痛下杀手。

萧锦荣是支持这一阴谋论的。

在萧锦荣看来,自古天家无父子,无情最是帝王家。永宁帝和定王,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和至高无上的权利相比,父子之情和夫妻之情都不值一提,更别说是区区兄弟之情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憨睡。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永宁帝,他绝对不会放任定王这种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亲王活在世上,威胁自己的地位。

所以穿越后,萧锦荣先是想各种办法,好不容易才和四皇子魏嵩偷偷搭上了线,成为了魏嵩的门客之一。

之后,为了在四皇子魏嵩面前表现自己,萧锦荣迎难而上,想办法跑去接触定王,确认定王如史籍记载的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