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1 / 2)

加入书签

为人父母的,大抵都是如此吧。

哪怕明知道这个孩子活不长,自己很有可能会白发人送黑发人,但还是没办法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顾,不闻不问。

元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答道:“整天闷在屋子里,躺得我浑身难受,趁着天气还不错,出来走走,散散心。”

大晏朝民风开放,即便是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也不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虽然元青身体并不好,但也不能整天闷在屋子里啊,好好的人,整天闷在屋子里,也会闷出毛病来,更别说是一个身体本来就不好的病人了。

“今天的天气可不算好,刮风了,小心受凉,你的丫鬟呢?让她赶紧去给你弄一个手炉过来,暖暖手。”

实际上,眼下才刚刚入秋,还没到寒冬腊月,开始用手炉的时候。

只是,安远侯知道嫡子的身体不好,担心他吹了风,受凉,这才急着让元青的贴身丫鬟给他早早地备上手炉,有备无患。

“多谢父亲关心,我还好……”

元青说的话,安远侯根本不听,直接绕过了元青,吩咐红袖,让她给元青弄好手炉。

等红袖手忙脚乱地把手炉准备好,送到元青的手上,安远侯才松了口气。

“多拿一个手炉,又不是让你去舞刀弄枪,妨碍不了你什么,好好拿着。”

安远侯本人是个武夫,平时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文人,平时上朝,看到那些文官们一个个手捧手炉,还会在心里偷偷暗骂他们身体太弱,不够自己一个拳头招呼的。

但是对自己体弱多病的嫡子,安远侯的态度就直接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仅不觉得大丈夫用手炉有什么问题,还觉得元青的身体这么弱,就该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把手炉抱在手上,走哪儿都带着。

安远侯坚持,盛情难却,元青只能抱紧了手炉。

不得不说,手炉虽小,但确实有大作用。

抱着手炉后,元青的双手马上就暖和了,整个身子也跟着变暖起来。

“元青,既然来了,就趁此机会,过来帮我看看你弟弟们的功课。”

安远侯记得很清楚,自己的嫡子从小就很聪慧,当初,安远侯本来还想亲自教导元青习武,奈何元青的身体太差,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别说习武了,就是能无灾无病,健健康康地长大,就算是漫天神佛保佑了。

不能习武,就只能转去学文。

安远侯一介武夫,为了找名师给嫡子启蒙,豁出去老脸,把元青送到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大儒府上读书。

本来,安远侯都没报太大的希望,只是想让嫡子多读一点圣贤书,知礼明理。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和萧元青一起,在大儒府上一同学习的同窗当中,萧元青的年纪最小,身体最差,但却表现得最聪慧。

虽然做不到过目不忘这么夸张,但是一目十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他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事。

就连负责给萧元青启蒙的大儒都忍不住感慨,此子聪慧,若不是身体太差,以后肯定能大有一番作为。

安远侯也很高兴,还安慰自己,虽然嫡子学不成武,不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学文能不差,以后考状元,当翰林学士,也能光宗耀祖。

可是谁知道,萧元青的身体太差了,在大儒的府上读书,其他学子都是月初、月中和月末各休息一天,其它时间都手不释卷。

但是萧元青就不一样了,一个月里,他能去大儒府上读十天书就算好的了,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因为病得太重,根本下不来床,更别说读书了。

大儒惜才,知道萧元青身体不好,还免了他每天来回奔波,自己亲自到安远侯府上,教萧元青读书。

可即便如此,萧元青的身体依然撑不住。

越是读书,身体越差,好几次,都差点儿没挺过去。

弄得安远侯夫人都被吓怕了。

读圣人书,本来就是一件很费神的事。

更别说,萧元青的身体又太差,根本就不适合读书。

安远侯夫人没有和安远侯商量,就直接吩咐了下人,严令禁止萧元青读书。

她可安远侯不一样,她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并不要求萧元青必须要有什么大出息,只要能好好活着,不要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就知足了。

安远侯能理解妻子的心情,没有和妻子争辩,自己亲自登门,向一直负责教导萧元青的大儒道了谢,同时,态度诚恳地道歉,说萧元青的身体太差了,若是继续劳神读圣贤书,这个孩子,他们夫妻俩恐怕就真的留不住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儒也是自小读圣贤书长大的,自然知道读圣人书有多费神,现在,大儒也早就当了父亲了,甚至连孙子孙女都有了,设身处地地想想,也能理解安远侯夫妇的决定。

虽然很可惜,但相比孩子有出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还是希望“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