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1 / 2)

加入书签

不管是刘志诚,还是王大娘,都没有仗着交情得寸进尺,或者是道德绑架元青,要求元青降低转让金,而是再三表示,会想办法尽快凑齐这笔钱。

元青就喜欢和这种老实厚道的人打交道。

“王大娘,志诚哥,如果你们实在是手头紧,也可以给我打个欠条,欠的钱,以后再还也不迟。”

“这样也可以吗?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麻烦倒是不麻烦。”

“行,那就打欠条,该给多少利息,我们给。”

“利息就不用了……”

“不行,要给。”

王大娘很坚持。

最后,元青也只能象征性地收了一些利息,双方约定好后,李志成就写好了欠条,一脸认真地交到了元青手里。

“小老板放心,欠你的钱,最多三年,我就会全部还完。”

大不了自己以后工作就努力一些,争取早点还清小老板的借款。

“还钱的事不用着急,挣钱重要,身体也很重要。”

刘志诚嘿嘿傻笑,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浓浓的期许。

将“美好回忆”照相馆转让给刘志诚之后,元青最后环视了一圈这间自己一手开起来的照相馆,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

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利用自己这几年挣到的钱,开一家电冰箱配件厂。

年代文(10)

技术,元青自己就有。

资金,也在这几年里筹措得差不多了。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地方办厂,招聘工人。

正如后世描述的那样,改革开放初期,是华夏机会最多的黄金年代。

趁着这股时代东风,元青开办工厂,先是隻生产电冰箱配件,到后来的从配件向整机升级,可谓是一手创立了“小白熊”牌电冰箱。

这个时代,电冰箱可是一件稀罕物。

元青说要办厂生产电冰箱,除了老太太对宝贝大孙子盲目信任,无条件支持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很不看好。

就连王大娘都暗自提醒过刘志诚,这几年辛苦一些,多挣点钱,争取早点还清欠小老板的借款,这样,就算小老板这一次做别的生意失败了,手里也能有好几万的存款,不至于因为办厂亏得血本无归,穷困潦倒。

不仅王大娘觉得元青转让了照相馆,跑去办厂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很多街坊邻居都觉得元青这么做是闲得慌,瞎折腾。

就连老太太饭后出去遛弯,也会时不时遇到几个热心邻居在聊自己的宝贝大孙子。

总的来说,还是不看好的居多。

甚至,还有好些之前眼红元青年纪轻轻就挣了大钱的人当着老太太的面阴阳怪气,酸言酸语,说什么“会门稀罕手艺,能挣钱,有什么用?脑子不好使,挣再多的钱也存不住,总会有别的办法亏出去。”

次数一多,老太太心里也嘀咕。

趁着这天元青早回,吃饭时,还苦口婆心地对元青说道:“元青呐,我看你好像都瘦了,最近是不是很忙啊?还是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照顾好自己。”

元青一听,就知道有人在老太太这里说了什么,惹得老太太跟着担心了。

“奶奶,你不要听那些人胡说,开工厂的事,进展很顺利,要不了多久,最迟下个月,我们工厂就要开始对外招工了。”

元青有信心,这么高的薪资待遇,一定有很多急着找工作的人报名。

到时候,那些阴阳怪气,专门说些酸言酸语的人,肯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态度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听你这么说,我这心就踏实了。”

这些年,老太太亲眼见证了宝贝大孙子的成长和转变,自然也愿意像之前那样,毫无保留地再相信宝贝大孙子一次。

“元青,奶奶老了,帮不上你什么忙,你要开工厂,我也给你提供不了什么建议,但是有一点,如果你缺钱了,一定要和我说,我能拿出来的不多,但也多多少少能帮衬你一些。”

开照相馆时,老太太出资讚助了元青一万块,后来元青挣了钱,很快就把这笔钱连本带利地还给了老太太。

这些年,元青每个月都会给老太太一笔钱,从未断过。

老太太年纪大了,没什么花销,这些钱她都小心翼翼地存了下来,就等着宝贝大孙子以后娶妻生子时,再拿出来,补贴大孙子。

元青很感动,虽然他并没有打算找老太太借钱,但还是认真点了点头,好让老太太安心。

就这么聊着聊着,老太太忽然叹了口气,说到了周珊珊。

“现在的年轻人啊,也不知道是怎么搞得,总喜欢放着好好的安生日子不过,专门去折腾一些有的没有。”

虽然老太太很支持元青转让照相馆,去开工厂,做别的生意,但这主要还是因为老太太心疼大孙子,并不代表老太太就讚同元青这么做。

“你倒好,折腾这一出,最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