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1 / 2)

加入书签

“王大娘中年丧夫,一个人拉扯七个孩子,确实太苦了。现在,她的大儿子已经年满十七岁,正是能挣钱养家,充当家里顶梁柱的时候了,只是不知道该学个什么手艺……这不,知道你开了一家照相馆,王大娘就带着她的大儿子厚着脸皮来找我了,说是想让我来问问你,你的照相馆还缺不缺学徒?她的大儿子刘志诚你也见过,比你大不了几个月,是个老实孩子。王大娘也说了,只要你愿意教刘志诚学照相这门手艺,前面一两年,不给工钱都行,照相馆有什么活,也可以让他去做。”

元青想了想,自己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如果能多一个人帮忙,哪怕是给自己打打下手,也不错。

“行,奶奶,你回去后就和王大娘说,让她儿子刘志诚明天就过来吧。”

老太太得了准话,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老太太就带着王大娘和刘志诚来了照相馆。

“奶奶,王大娘,志诚哥,快进来坐。”

大不了几个月也是大,直接叫名字,不太礼貌,叫一声“哥”怎么也不会出错。

果然如老太太所说,刘志诚就是一个老实孩子,话不多,笑起来也憨憨傻傻的,一看性格就很腼腆。

王大娘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说话直来直往,朴素大方。

“元青,你这孩子现在真是出息了。”

这么大的一家照相馆,看起来就气派,元青这么大点的孩子,却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客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元青应付起来同样游刃有余,丝毫不显慌乱。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聪明能干,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怎么不让人肝火直冒。

“志诚,快来和小老板打招呼。”

“王大娘客气了,都是街坊邻居,不用叫什么小老板,直接叫我的名字就行。”

“那不成。”没看出来,其实王大娘也是一个较真儿的人,很多时候,甚至比老太太还要固执。“元青,以后你就是志诚的老板了,怎么可以让志诚直接叫你的名字呢?”

直呼其名,也太不礼貌了。

“没关系……”

元青话还没说完,刘志诚就挠了挠头,憨乎乎地说道:“小老板,我是来照相馆学手艺的,以后有什么活儿要做,你隻管叫我,我保证好好干,绝对不会给你添麻烦。”

学习的态度倒是很诚恳。

这点,元青很满意。

从这天开始,刘志诚就留在“美好回忆”照相馆工作了。

元青和刘志诚约定,他教刘志诚学照相的手艺,刘志诚在照相馆给他帮忙,前面三个月,不发工钱,算是试用期,包吃,不包住。试用期过后,再给发工资,一个月三十块,奖金和提成另算。

奖金和提成,刘志诚听得半懂不懂,但是他很知足,学了门手艺,还能包就业,一个月三十块,对他来说,已经很高了。

有了刘志诚这个老实孩子在照相馆帮忙,元青也轻松不少。

因为刘志诚老实,元青教他学照相时,也很尽心,从来不藏着掖着。

刘志诚只是人老实,又不傻,察觉到元青待他一片真诚,做事越发卖力,照相馆里的大小活计,都抢着去做,根本不用元青开口。

元青特别庆幸,还好自己当初想着老太太难得开一次口,一定要给足她面子,结果阴差阳错,捡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得力帮手,真是赚到了。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转瞬而过。

靠着这间照相馆,元青挣了不少钱。

就连刘志诚,也从一开始的学徒,到了后来的熟练工,工资,也从一开始的每月三十块,涨到了每月五十块,还不算每月的提成和奖金,比很多工作了好几十年的工人的工资还要更高。

刘志诚一家对元青都特别感激。

王大娘更是逢人就说老太太养了一个好孙子,又能干又孝顺。

现在,老太太不管去哪儿,腰板儿都挺得直直的,特别扬眉吐气。

反观李学文那边,家庭氛围就不那么和睦了。

早在半年前,周珊珊出狱了。

回到家的周珊珊并没有学到教训,还在做着倒卖槟榔,发家致富的发财梦。

为了东山再起,周珊珊又厚着脸皮去找周水瑶借钱。

这时候的周水瑶,钱都拿去给周珊珊交罚金去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这两年,为了还债,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逢年过节,连肉都不怎么舍得吃,哪儿还有钱借给周珊珊去做生意?

“妈,你再帮我一次,你也知道我的本事,我能挣钱,只是我现在缺少做生意的本金,没办法用钱来生钱,只要你答应借我一笔钱,我保证,不出一年,我肯定把这笔钱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周水瑶冷哼了一声,表情烦躁,语气特别不耐烦。

这两年,不仅周珊珊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更加唯利是图。

同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