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1 / 2)

加入书签

是叶知秋改变了周珊珊的命运,让她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回到了八零年代。

这一年,周珊珊还不满二十岁。

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个特殊的年代,给了周珊珊顺利赚取第一桶金的绝佳机会。

众所周知,华夏1978年才开始改革开放,这时候的华夏,可以说是遍地都是黄金,只要肯努力,就能赚到钱,而且赚到的还都是大钱。

周珊珊眼光独到,一眼就相中了一种特殊的食品,槟榔。

新鲜的槟榔切成片,撒上贝壳粉或者石灰粉调成的膏状物,腌製一到两天,就算是加工好了。

据说,加工好的槟榔,放入口中反覆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食用的人会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是遍体生汗,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所以深受贩夫走卒、码头工人和货运司机的喜爱和追捧。

周珊珊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开始利用手里有限的资金,做起了槟榔生意。

华夏的槟榔主要产地集中在云南,海南,两广和台湾等热带地区,改革开放后,包括槟榔在内的很多日用杂货都开始不限量供应。那时候,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的槟榔价格才几元钱,但是因为口感不好,扎嘴,购买的人并不多。相反,产地海南的槟榔肉厚、耐嚼,价格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槟榔高出好几倍,能达到十几二十块钱,还供不应求。

新晋槟榔商人周珊珊开始频繁往来海南,倒腾槟榔,每一次都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那时候,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轮渡,轮渡有规定,每一位乘客的行礼不得超过15公斤,如果检查得比较松,也只能超过5公斤左右,高出这个度,就会被没收,甚至是罚款。

周珊珊很小心也很谨慎,每次都隻带两袋槟榔,另一袋,还要在开船前临时交给一个没带行李的客人,出点小钱,请对方帮自己携带。

30公斤的海南槟榔,售价在900块左右,收购价在500块左右,来回车船票和食宿费用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100块。

也就是说,周珊珊跑海南收购一趟的槟榔,卖出后净赚200块,一个月跑四次,净利润就是800块。

而当时,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50块左右,对比一下,就知道周珊珊倒卖槟榔的利润有多高。

年代文(04)

如果光看周珊珊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的,确实足够励志。

相比那些自以为重生后就高人一等,每天隻想着抱大腿或者攀高枝的菟丝花型的废物型女主;周珊珊身为女孩子,肯吃苦,又能吃苦,没有好吃懒做,也没有眼高手低,重生后白手起家,认认真真地搞事业,一点一点地发家致富,可以说是那种最受读者们喜爱的事业型女主,妥妥儿的女强人。

特别是周珊珊通过倒卖槟榔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马上趁着九零年代槟榔行业飞速发展的东风,开了个一家小作坊,投资生产槟榔,每天生产的槟榔能有一两百公斤,日均纯利润高达1000块。

那段时间,堪称是周珊珊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人生赢家最重要的几年。

元青不想评价周珊珊的所作所为,他只能说,周珊珊卖槟榔赚到的每一块钱,都带着血,比不义之财还要不义之财。

“233,周珊珊知道她生产和销售的槟榔是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彻底毁掉人的身体健康吗?”

233翻了翻《重回八零年代发家致富》的小说剧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早在零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面向全世界发表了研究结果,认定槟榔和烟草、酒精等一样,是一级致癌物。新加坡、加拿大、阿联酋等国更是完全禁止了槟榔製品的销售,甚至,因为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具有致幻性,澳大利亚不仅禁止了所有槟榔製品的进口,还将槟榔定性为了四级管控药物,只有医生开具处方时才能够作为药品使用。而在土耳其的法律中,槟榔更是直接被定性为了毒品。

重生之前的周珊珊死在10年代,死时三十几岁,那时候,槟榔致癌的专题报道甚至上了央视,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就连菜市场卖菜的大爷大妈都知道槟榔有致癌风险,能不吃就不吃。周珊珊又不是活在与世隔绝,消息不灵通的偏远山区,怎么可能不知道槟榔致癌?”

只不过,别人的身体健康并不在周珊珊的考虑范围之内,对周珊珊这种极度自私自利的人来说,只要自己能发财,别人的生死,与她何干?

这也是233说周珊珊是天生坏胚的原因。

“虽然《重回八零年代发家致富》的小说剧情里没有明说,但是结合前后文不难看出,周珊珊就是看了一系列的报道,眼红槟榔行业的暴利,哪怕明知道槟榔致癌,重生之后,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生产和销售槟榔,赚取不义之财的发家致富之路。”

真是太讽刺了,周珊珊重生之前,那么多媒体记者不顾自身安危,冒死揭露槟榔行业的暴利,宣传槟榔致癌,希望引起全体国民和众多消费者的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