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5 章(1 / 2)

加入书签

话至此处,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罢了,皇帝你若执意如此,叫那顾氏进宫便是了。”

“只是皇帝,那顾氏身份不显,又是初进宫,位分上总不好太过了。”

承佑帝垂眸,回道:“此事儿臣心中有数。”

听承佑帝这样说,太后脸上的笑意又淡了几分。

又闲聊了几句,承佑帝便告辞离开,往前朝去了。

承佑帝离开后,太后一语不发的坐在软塌上,好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

方嬷嬷见着太后这般,忍不住出声劝道:“太后莫要生气,皇上的性子一向都是这样的,只要定了主意,便是在先帝面前都敢反驳一二的,您是皇上的亲娘,皇上到底还是孝顺您的。”

太后拿起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他是哀家生的,哀家怎么能不知道他的脾性?潜邸时,先帝偏宠王贵妃,哀家心中苦闷,皇帝便多有孝敬,从外头寻好些稀罕精致的东西来进宫献给哀家,那时候,我们母子处境艰难,可皇帝却是最为贴心的。”

“后来,皇帝登基,他的几个兄长和弟弟死的死病的病,活下来的不过两个,一个十八岁的平王萧禟,一个才十岁的安王萧旦。当时世人都说皇帝弑兄弑弟,凶狠残暴,哀家虽不喜那些话,可心里头也觉着皇帝着实太过狠辣了几分。不知是不是皇帝看出了哀家的这些心思,那往后,皇帝虽是对哀家孝顺,却也甚少如在潜邸时那般贴心了。”

“再后来,哀家想叫李家女入宫为后,可皇帝却将云徽那丫头赐给了平王,叫我李家唯一的嫡女当了那平王妃,哀家因此事病了一场,皇帝也不过允了娴妃进宫,可入宫这么多年,皇帝何曾看在哀家的面儿上恩宠过娴妃?至今娴妃膝下只有玉寰一个女儿。”

“这些话哀家从来不说,便是在娴妃跟前也只劝着她要恭顺收收她那性子,可满朝都知道皇帝不给李家脸面,李家得了个承平公府的爵位,穆皇后那承恩公府都要比李家有脸面。哀家之前一直觉着皇帝便是那样冷硬的性子,可如今瞧着他对那顾氏那般上心,不仅时常出宫看她,竟还想着叫那顾孚青过继到顾家,叫顾氏有了个兄长,哀家心里头突然就觉着不顺当了,所以今日才失了分寸没忍住和皇帝说出那些话来。”

太后神情黯然,眉眼间带着几分愁绪:“你不知道,哀家多想念潜邸时的那个儿子。”

方嬷嬷听着太后这话,心中也颇有感触。

这些话太后往日里从未说过,如今一下子说出来,着实叫她有些心惊。

不过想想也是,阖宫都以为太后生性淡薄笃信佛教,从不过问后宫和前朝之事,可皇帝那样待他的舅家,不肯给李家体面,太后心中如何能没有想法。

许是彼此都知道这些心思,所以太后和皇帝这些年并不如潜邸时那般亲近了。

方嬷嬷着实不知该如何宽慰太后,迟疑几许,只出声道:“不管如何,皇上总是从娘娘肚子里出来的,血脉相连,皇上或多或少总是要顾忌娘娘的心思的。”

“再说,兴许皇上也是一时对那顾大姑娘稀罕得紧,这世间男子向来薄情,况且哪里有花开不败的事情,那顾氏有得宠的时候便有失宠的一日,兴许根本就不足为虑。”

太后眼帘低下去,眼底的愁绪丝毫都没有消散,她想了想,道:“你去将皇帝来哀家宫中的事情传到坤宁宫去。就说皇帝想要顾氏尽早入宫,和哀家起了些争执。”

方嬷嬷听着太后这话,心下有了计较,忙应了声是便下去安排了。

今日太后所言实乃太后的本分,可有些事情太后不能做,可皇后娘娘就没有这般的顾忌了。

皇后虽贤良淑德,可若是知道皇上因着顾氏的事情和太后起了争执,心中定也对顾氏生出几分忌惮和不喜的。

到时候,顾氏进宫,只要皇后不喜她,暗中动些手脚就能叫顾氏吃尽苦头,根本就无需太后亲自动手。

只是,太后此举若是叫皇上知道了,这母子情分便愈发淡薄了。

方嬷嬷想着这个,无奈摇了摇头,若不是前几日李家的几位夫人又进宫在太后面前诉苦,兴许今日太后也不会忍不住和皇上说这些话。太后原本也是想顺着皇上的心思捧着那顾氏一些时日的,只是今日过后,便是太后再如何捧那顾氏,皇上心中怕也都不会记着太后的好了。

方嬷嬷如此感慨,便福了福身子退了出去

坤宁宫

穆皇后听了宫女的回禀,微微怔愣一下,自言自语道:“皇上对那顾氏倒真是稀罕得紧。”

恭嫔听着穆皇后这话,挥了挥手叫那宫女退下了,对着穆皇后开口道:“皇上前脚才从慈宁宫出来,这消息怎就这么快到了娘娘耳朵里?”

穆皇后一愣:“你的意思是”

恭嫔迟疑一下:“嫔妾觉着有些不对,像是有人故意将这消息透给娘娘听的。”

听着恭嫔的话,穆皇后眸光一闪:“你指的是太后?”

恭嫔点了点头:“咱们这位太后虽笃信佛教,成日里礼佛,可她那慈宁宫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